2017年4月23日,《淄博日报》4版,以“以社会需求为己任——博山区第一职业中专创建省级规范校纪实(下)”为题,刊发博山区教育新闻,图片及文字如下:

以社会需求为己任
——博山区第一职业中专创建省级规范校纪实(下)
本报记者 刘义文 通讯员 陈立辉 焦斌 于毅
作为职业教育的窗口,博山第一职业中专始终坚持“升学与就业两手抓,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的办学思路,针对区域经济特点,在完成正常全日制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依托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实训设备、完善的生活设施、规范的组织管理,大力开展社会培训,常年开展安全及特种作业培训、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培训、失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等各中短期培训,年培训10000人次以上,为博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16年学校被评为淄博市A级培训单位。
行业专家走进课堂 资深工匠精讲点拨
博山第一职业中专是博山区唯一一所公办职业学校,是博山区唯一拥有三级安全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也是博山区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唯一定点培训机构,同时还是淄博市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博山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以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为己任,学校把面向社会培训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为了把社会培训工作切实抓好抓出成效,学校明确规定,培训工作与教学工作同等对待,与干部、教师的评先树优、职称晋升、绩效工资直接挂钩。由一名副校长专门分管负责社会培训工作,下设有12人组成的培训处,对外开展培训工作。
为了保证学员能学到实用的技术,学校选派了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老师作为培训教师。并多方聘请行业专家、资深工匠专家担任专业课教师。
实训设施不吝投资 专业设置立足实际
社会培训惠及千家万户,社会效益显著。学校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先后增添了电焊、数控车床、汽车实训系统、中餐烹饪设备、面点制作设备、微机室等教学实训设备设施和材料,确保了学员动手实作。
开展安全及特种作业培训。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电工和焊工)和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等进行培训。同时根据博山实际,对劳动力密集且易发事故的机械加工、铸造、陶瓷等企业大量的农民工进行安全及职业卫生方面的培训。对全区企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我防护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展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培训。对全区持有营运证的驾驶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行车安全、危险源辨识、防御性驾驶、应急处置、事故案例等进行培训,让驾驶员从思想和理论水平上、从安全驾驶技能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大力开展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开设有数控、机电、汽修等专业。在开班专业选择上,学校适应市场需要、满足学员需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让失业人员真正掌握实际技能,让学员实实在在的受益。
立足地方特色产业,开办相关培训专业。博山的乡村游、特色饮食都被央视报道,同时博山又被中国食文化研究会认定为“中国鲁菜发源地”。学校开设的中餐烹饪和乡村旅游专业培训就是充分结合了地方特色,通过对文明礼仪、中餐摆台、中式铺床、面点制作、食品雕刻、热菜制作、烹调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等内容的学习,提升从业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与相关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培养”。学校先后与青岛海尔、烟台LG、青岛德宝花园大酒店、鲁泰集团、唐骏欧玲等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为这些单位输送员工,这些企业从资金、实训场地、毕业生安置等方面也为学校提供帮助和支持。
落实培训过程 提升培训质量
参加学习的人员其年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其培训时间、内容、形式、质量、就业要求、跟踪服务等都有其特殊性。
为此学校牢固树立了“培训是途径,就业是目的,考试能拿证,技术要过硬”的培训理念,坚持培训走“面向市场,结合产业,适应企业,菜单选课”的培训思路。使培训过程不流于形式。不但传授给学员理论知识,尤其重视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训练,根据企业需要,菜单式选课,使学员人人学有所得,就业技能得到根本提升。同时还对学员进行安全教育、团队精神教育、敬业精神教育。培训结束后,不定时对学员进行回访、跟踪服务,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有什么需求,并为他们在专业技术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