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教育局
团队工作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服务 > 团队工作
团队工作

淄博教育2015年度工作盘点12: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盘点

2016-01-0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组织人事科 字号:[ ]

国以人立,教以师兴。

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关键在教师。近年来,我市围绕教育均衡发展这条主线,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力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成绩斐然、效益卓著。

 

关键词:改革试点 创新驱动

2015年,随着我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幕的拉开,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其中,教师队伍管理改革,因其直接涉及教师切身利益,从而成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一项变革。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县域内教师管理体制不顺畅、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成为导致教师流动性差、城区择校热的重要因素,同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尽管我市以大力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为抓手,力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如果没有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保驾护航”,交流轮岗就仅仅停留在均衡师资的“浅水区”,无法真正实现“扬帆远航”。为此,2015年迄今,全市上下就如何迈好改革的“第一步”,进行了审慎而不懈的探索:

做好基础工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015年初,为切实摸清教师队伍一线的实际情况,我市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教师队伍调研、幼儿教师队伍调研、农村教师队伍调研、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调研、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调研、班主任津贴调研、特设岗位调研、解决“大班额”中小学教师编制专项调研等多项调研,并广泛征求区县及基层学校意见建议,掌握了大量翔实的基础资料,厘清了教师队伍现状,为政策的出台和全面推进中小学“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出台指导意见。继青岛、济南、潍坊之后,我市出台《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既是我市教师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我市教育坚持创新驱动的一次深层变革。

从教师编制层面看:实施教师“县管校聘”后,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拥有更多教师调配的自主权。通过建立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岗位的“总量控制,动态调控”机制,实现在县域范围内统筹规划教师配备的目标。

从教师职称评聘层面看:实施教师“县管校聘”后,可以打破学校之间的界限,将县域内教师职称岗位名额在学校间统一调配,使符合条件的教师能够及时得到晋升,从而缓解教师职称评聘难的矛盾,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教育管理层面看:实施教师“县管校聘”后,会进一步扩大学校在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中的参与权、话语权和决定权,同时促进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教职工岗位设置办法、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教职工聘用管理制度、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教师退出机制、教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趋于完善。

推进改革试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使改革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我市确定淄川区、高青县为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区,张店区、临淄区为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试点区。2015年10月中旬,由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卞军带队,市教育局和“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区县教育局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组成教育考察团,先后赴潍坊市、青岛市“取经”。短短两天时间内,考察团分别听取两地教育局和有关区县、学校关于“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校长职级制改革等工作情况介绍和经验交流,并就改革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淄川区教体局随后还联合区编制、人社部门,又到潍坊市潍城区作了进一步的学习考察。目前,淄川区、高青县正在全面铺开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

开弓没有回头箭。作为一项系统性改革,“县管校聘”在我市尚处于试点运行阶段,突破和困难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一定能够趟出一条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倾斜农村 提高待遇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瓶颈”和“短板”在农村。发展农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把农村教师队伍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015年,我市出台《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健全向农村中小学倾斜的教师管理机制,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评先树优、培养培训等方面向农村倾斜”。而近年来我市已经在多方面将资源配置的“天平”倾向农村:

教师补充向农村倾斜。我市各区县新招聘教师优先用于保障农村学校需求,在招聘岗位设置时突出农村紧缺学科需求。沂源、博山等区县招聘的新教师,70%以上被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张店区大力推行“优培”模式,新招聘的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统一在城区优质学校接受两年“优培”后再返岗。2015年,各区县招聘中小学教师643名,其中358名被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

教师交流向农村倾斜。组织实施“三区”人才教师专项计划,先后从全市城区优质学校选派218名骨干教师参与支持高青、沂源、博山、淄川农村学校。深入实施集中帮扶高青教育工程。继续由市属优质高中学校集中选拔骨干教师帮扶高青一中,加强张店、临淄、桓台及周村城区优质学校结对帮扶高青农村工作,加大全市在信息化、教师培训、教科研等方面倾斜政策支持。各区县在全面推进义务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引导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交流任教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名师送教下乡活动。2014至2015学年度,全市1926名教师参与交流轮岗。

教师待遇向农村倾斜。全市15748名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乡镇补贴发放到位。张店区实施“暖心工程”,投资200余万元购买20余辆教师班车,投资8.5万元为17所农村学校开设教师食堂,解决了900余名农村教师用餐和交通问题。沂源县推进教师安居工程,在偏远乡镇建设教师公寓,在偏远学校落实教师住宿周转房,改善教师住宿条件。高青县投资专项资金120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解决了非公办幼儿教师保险和工资待遇问题,并每年为到农村交流支教教师发放交通、生活补助近20万元。

激励政策向农村倾斜。我市将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称、正高级教师职称和评选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并在职称评审、评先树优中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博山区2015年教师节共评选表彰280余名教师,其中农村教师达168人。张店区自2013年起,每年对“优秀支教教师”进行评选表彰。周村区启动了“优秀乡村教师”评选活动,每年评选表彰30名乡村教师,极大地增强了乡村教师的荣誉感。

培养培训向农村倾斜。将农村教师作为培养培训的重点,深入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目前,我市12所省级、170所市级校本培训示范学校中农村学校占大多数,共培养骨干教师1700余名,其中农村教师占31%。实施农村短缺学科教师培训工程,年均培训农村综合实践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培训500余人,2015年6至10月份,培训农村幼儿园园长103人、农村小学校长58人。沂源县于启动义务教育段音乐、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全员培训,全县共170余名教师参训,有力提升了农村教师的综合素养。

2015年,市教育局将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和设立中小学特设岗位,作为市委书记王浩视察教育工作和提升群众满意度重要措施大力推进。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关于建立我市中小学班级团队管理激励机制的建议》和《关于设立特设岗位妥善解决职称改革政策衔接问题的建议》,并积极与人社、财政等部门协调对接,期望通过以上两项工作的推动,提高我市中小学班主任待遇,缓解当前中小学岗位紧缺矛盾。

 

关键词:交流轮岗 集中帮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而我市早在2013年初实施的“三区人才教师专项计划”,继而全面展开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即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

围绕交流轮岗,近年来,我市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点面结合,切中肯綮,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市属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率先启动。市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赵新法明确要求:“作为市属学校,要做全市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表率和示范!”2014年起,我市11所市属学校采取结对分组、双向对口交流的方式开始交流工作,从市属学校选派一线骨干教师和学校中层正、副职管理人员参与市属学校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已成功组织实施两批,共交流教师84人,均为学校一线教育教学骨干。项目的启动,实现了市属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市高中学段大规模交流轮岗的空白,如此大规模、跨县域的高中学段的教师交流在我省尚属首次。

集中帮扶高青教育工程成效彰显。多年来,我省中小学的交流轮岗基本按照“以县为主”的思路进行。2014年,淄博市突破交流思路,创新交流模式,全面启动集中帮扶高青教育工程。淄博市教育局与高青县政府签署了帮扶高青教育发展协议,由市属优质高中学校集中帮扶高青一中,并从部分区县选拔优质城区学校与高青农村学校结对帮扶。2014年秋季新学期,市实验中学等市属9所优质高中学校选派9名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赴高青支教,对高青一中进行全面帮扶;2015年,淄博六中等3所市属优质高中遴选10名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赴高青一中交流任教。

“高树靡阴,独木不林”。在全市集中帮扶下,2015年高考,高青一中取得了文理一批本科上线353人(文91、理262)的佳绩,上线人数比2014年增长101人(全市增长146人),增幅40.08%,列全市第一,其中胥恩华以668分的高分,列全省文科第17名,超北大、清华录取分数线。2015年春季高考,该校本科上线人数,达到了146人,比上年增长109人,增幅254.59%。为此,《淄博日报》在头版头条以“高青教育在帮扶中精彩蝶变”为题,对市教育局集中帮扶高青教育工作进行了报道。

区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亮点纷呈。张店区镇办中小学“业务直管”、组建优质教育集团、实施教师弹性编制、构建新教师优培机制等多项措施,促成了该区城乡教师“网状互动交流”模式。《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刊登张店区教师队伍管理创新举措,《中国教师报》以“教师动起来,资源活起来”为题专门介绍张店区教师交流经验,《大众日报》、《光明日报》、《山东教育报》等也多次进行报道。临淄区实现了“外教乡村行”区域全覆盖,让农村学校教师有了与外教直接交流的机会,山东卫视新闻联播和“早安山东”栏目,连续报道该区“外教乡村行”见闻。此外,周村区的小学教育教学“1+2” 模式,淄川区、沂源县的“一对一”助推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博山区的“三下乡”活动,桓台县的优秀青年人才挂职交流,高青县的“托管帮扶”等都已成为我市交流轮岗的特色工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是淄博教育人的执著信念和永恒追求。回首2015,我们已然踏进教师队伍管理改革的“深水区”;展望2016,我们尚需砥砺精神、潜心探索,和衷共济、锐意前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