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日,《淄博日报》5版,以“围绕目标 持续发力 办好人民满意的现代名校”为题,刊发淄博六中教育新闻。图片及文字如下:围绕目标 持续发力 办好人民满意的现代名校 □刘国龙 三年前,我校提出了“建立一个体系,强化两个重点,推进三项工程”的工作思路和把学校办成“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社会尊重、教师幸福、学生向往”的优质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三年来,我校按照这一思路,围绕办学目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增强和扩大了学校的办学影响力。 教育质量持续提高。三年来,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了进一步提高。老师们不仅培养了孙晓春、刘荻帆、李浩宇、司丽媛、耿畅、毕得、孙雨辰、段麟飞、王琦、许舒畅等一批全市高考拔尖学生,苗子壮、冯捷等全区中考出类拔萃的学生,而且创造了“重本万人比”全市领先的高考成绩,初中升高中“生均比”全区名列前茅的中考成绩。今年高考成绩揭晓,孙晓春、刘荻帆同学荣获全市理科冠亚军,李浩宇、司丽媛同学进入全市文理前十名,重本、普本及美术特长生等指标在连续保持高位发展的情况下再创新高。这些成绩充分说明:我校不仅有一支“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而且有比较科学的学生培养模式和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这是我校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根本原因。 学生教育管理更加到位。三年来,我校积极践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规范学生、发展学生”的人本理念,按照学生教育管理“六个到位”的工作要求做了大量工作,从而保障了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校园风气。学生教育管理到位、教育管理落实以人为本、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校园设施等安全隐患的消除以及全员安全意识的增强,最大程度地推进了“本质安全校园建设”,校园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校园本质安全稳定水平明显提升。安全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三年来,我校围绕“本质安全稳定校园”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安全管理方面,成立了“高中部学生日常管理应急中心”;建立完善了安全管理网络办公平台;增加了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完善门卫巡查备勤等制度机制;做好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开展应急演练等。校园稳定方面,健全完善了学生、家长及教职工诉求表达机制、问题解决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健全完善了《教师工作绩效标准化评价制度》和《淄博六中学生表彰奖励制度》,增强了教师工作绩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公平性,提高了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 精品校园建设成效显著。三年来,我校本部校园“小中见大、处处精细规范”的校园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北校区精品校园建设工程正在加快推进,预计暑假期间也将达到“小中见大、处处精细规范”的效果。学校的校园建设工程提升了环境育人功能,改善了办学形象,扩大了办学影响。同时,我校还尽最大努力更新配备教学设施设备、改善教学环境,办学条件与同类学校相比处于较高层次。 学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目前,我校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学校管理体系及107个配套制度。其中《淄博六中管理基本框架》,是学校科学管理的坐标系,在这一坐标系中,学校各项管理都能准确定位,并描绘出科学管理的轨迹。《淄博六中管理改革与发展指导纲要》,是一纲领性文件,对学校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指导作用和控制作用。《管理体系》的8大模块,是“系统科学、功能完备、相互协调、实用有效”的制度体系,保障了学校管理“有法可依”。特别是“岗位履职双稳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将进一步使学校管理规范化、管理层级平行化、岗位职责清单化,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管理效能。 教育创新收获成果。学校始终坚持“问题即课题”的科研理念,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以及学校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实施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已有3个项目获全市教育创新奖,这3个项目分别是“开展班级学习中心组辅导活动”、“实施教师工作绩效标准化评价”、“完善‘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这些项目的实施、推进、获奖,改变了外部对学校的习惯看法,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和管理效益。现在,我校申报的“构建完善‘双主体’实效德育模式”创新项目正在实施和参评中,期待着这个项目也能够获得全市教育创新奖。改革创新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校发展。 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得到最大程度的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很棘手的问题。如校内环路用地问题、体育馆周边占地问题、校内不规范经营问题、后勤服务社会化问题等。很多问题看似与学校的中心工作没有关系,但对中心工作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如不加以解决,就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各项工作的实施和推进,进一步理清了学校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做好该做的事情,从而将学校推向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教师评价改革激发了发展活力。完善的教职工评价体系,是激发学校发展活力的根本,其中公平、公正、准确是前提。三年来,学校坚持评价改革,激发教职工积极性,保持了发展活力。其中建立完善了以“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为导向的教职工聘用聘任机制;建立了以“提升素养、创造业绩”为导向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办法》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竞聘办法》等评聘机制;制定实施了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为导向的学校《教师工作绩效标准化评价制度》等考核评价及选人用人机制;面对学校“建设任务繁重、发展要求更高、收费逐年减少”的现实,经教代会通过并实施了涉及每位教职工利益的《淄博六中奖励性绩效工资改革方案》等,目前,教师评价改革的意义和价值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不仅要站在前天看今天,还要能够站在后天看今天,这样才能看得更远、看得更有智慧。 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在传承学校文化优秀基因和血脉的基础上,学校构建和培育了“学校共同价值观”,提出了“人人有才、因势育才、一个学生、一面旗帜”的育人理念,衍生出了“每个学生都是有尊严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每个学生都能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的育人理念,让每个学生人格上有尊严,发展上有目标,前进上有动力。“说好每一句话、做好每一件事、对待好每一个人”,已经成为学校成员处理人际关系、沟通协调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已经并将继续对扩大办学影响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一步,我校工作总的要求是围绕学校去年提出的“完善管理体系、优化两个重点、实施三个项目”管理发展思路,按照“抓落实、重规范、讲秩序、求突破、增效益”的工作要求,全面做好学校各项工作。 强化教学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这是由学校性质和所担负的任务决定的,也是教育规律对学校工作的客观要求。同时,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高度关注我校升学情况,这就决定了必须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升学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升学率,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一直以来,都有主科、副科的说法,而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不分主科、副科,各学科都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从高考、中考升学角度来看,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学科是主科;从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角度来看,艺术学科是主科;从提高信息技术素养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是主科;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来看,体育与健康是主科。 强化岗位意识,做好本职工作。学校正常运转的关键在于每个学校成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自觉做好本职工作。强化岗位意识最基本的内涵就是要求每个岗位“做好本职工作,配合他人工作,承担附属工作”。此方面,我校建立并实施了“按需设岗、竞争上岗、一岗一薪、岗变薪变”的岗位管理机制。职业道德、履职能力和工作绩效,是衡量自己是否适应岗位的要素。切实增强每个成员的岗位意识,杜绝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是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的关键。 强化法治思维,提高法治水平。法治是保障学校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以及学校成员关系相对和谐的关键,因此,我校着力推进“依法治校”。强化法治思维,提高法治水平;想问题、做事情时,首先考虑有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纪律规矩和学校制度的地方;并不断“用法治方式求解学校管理、改革与发展的‘方程式’”,自觉适应新常态,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强化过程管理,保障目标达成。控制好过程,才能达成目标。“强化过程管理的关键在于监督和保障管理要求的落实”,在过程管理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点,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过程管理“事半功倍”。同时,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制定措施,打造更多的“过程管理抓手”,更大程度地实现好这一点。 强化目标管理,促进过程优化。强化目标管理能够促进过程优化,能够体现评价公平,能够调动工作积极性。我校将进一步做好目标管理工作,并将目标实现程度尽可能量化为能够使用的结果,将结果科学运用到事关教职工个人利益和发展的评价之中。 强化问题导向,解决实际问题。强化问题导向,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妥善解决问题。为此,要从三个层面查摆和整改问题。 一是学校成员都要从个人层面查摆整改问题。主要从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态度方式、遵守职业道德三个方面认真查摆和整改问题。 二是管理部门都要从部门层面查摆整改问题。主要从履行部门职责、工作是否务实、管理是否到位三个方面认真查摆和整改问题。 三是领导班子成员都要从学校层面查摆整改问题。重点从统一思想、大局意识、领导方式三个方面认真查摆和整改问题。 落实好这一要求,需要我们用“归因理论”指导自己。归因理论告诉我们:人在对自身问题进行归因时更容易出现“归因偏差”,习惯于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环境和他人。 六中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我们的工作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就要为她发展,为她兴旺;我们的理想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就要为她打扮,为她梳妆;我们的未来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就要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