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新闻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山东教育报》:3D打印教学为学生插上梦想的翅膀

2015-06-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字号:[ ]
2015年6月1日,《山东教育报》3版整版,“关注”栏目刊发临淄区3D打印教学新闻。图片及文字如下:3D梦 创新梦 中国梦——临淄区构建低成本高效益3D打印科教平台纪实宋以生 电脑操作空间内设计好造型,然后点击“打印”键,3D打印机开始运转,40分钟之后,一只精致的哨子就诞生了。看到新打印出来的哨子,学生赵曼琳迫不及待地就拿起来试验了一下:“它吹的时候和普通哨子一个样,而且还很响。” 这是临淄区太公小学3D打印课上的一个场景。该校建设了3D打印创客空间,每周五下午开设3D打印课,30名社团成员在这里发挥想象力,打印创意,打印梦想。3D打印课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 太公小学3D打印课是临淄区构建3D打印科教平台的一个缩影。如今在临淄,3D打印课程已经走进了很多学校的课程表,首批评选出10所3D打印示范校,投资200余万元配备了3D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建设了3D打印实验室。7000余名学生通过上3D打印课,初步掌握了3D技术。 这一举措要溯源到两年前的一次全国科技比赛,上海一家高校展示了进口的德国3D打印机,临淄区科技教育带头人索亚敏目睹立体打印效果后兴奋不已,但200多万的价格让他望而却步。“市场上3D打印机价格昂贵,一般学校难以承受,能不能研发方便于学校教学、价格便宜、具有自主品牌的3D打印机呢?” 索亚敏的想法提出来后,立即得到了临淄区教育局党委的高度重视。2013年,临淄区教育局依托成立的区科技教育中心,成立了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了以索亚敏为首的5人3D打印研发团队,开始了教学用3D打印机的研发探索。 两年时间里,索亚敏和他的团队,在参考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翻阅各类资料,进行了上百次实验,经过不断的技术攻关,掌握了主控板的硬件和核心控制程序等关键技术,同年7月研制出了第一台3D打印机。同时以第一台3D打印机为母机,研发团队打印3D打印机全部配件,自主组装3D打印机。该机型性能更稳定,精度更高,耗材价格仅是市场价格的十分之一。 截止目前,该区自主研发的3D打印机已经更新到了第六代,11种型号,量产200多台,命名的“稷下风”3D打印机已经初具品牌效应。2014年,该3D打印机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和专项奖两项大奖。“由师生自己设计制作,这是全国首创。”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加厚教授这样评价索亚敏的技术创新。 有了3D打印机,临淄区开始从教材、教法、器材等全方位构建一个3D打印教科平台体系。该区借鉴太公小学、晏婴小学等先行先试学校的经验,大力开展教学科研,集中力量开发3D打印教材,目前,临淄区3D打印课程编印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从全区每所中小学中选择1-2名教师作为骨干进行区级培训,然后各校骨干教师在本校内组织人员培训,梯队式培训教师队伍。同时实施以奖代补的政策,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校给予资金扶持,推动3D打印教学的深入开展。 太公小学李晓晨老师说:“ 3D打印进课堂,不仅能激活学生的创造力,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很多时候在指导孩子们进行科技小制作或者小创新时,往往创意有了,可是由于条件限制,很多时候无法制作完成成品,而现在把3D打印技术带入课堂,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会很快设计好一个3D图形,输入到3D打印机中,并把实物打印出来,从而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3D打印教学的深入实施,改变着师生,也改变着临淄教育。去年该区用3D打印机打印了“临淄最美教师”立体头像,为足球节打印了“齐圣杯”奖杯,引起较大关注和反响。北京、上海等十余省市30余批次教育界同仁来该区交流、学习。 “3D打印技术引入教学,为我们的教与学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也为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临淄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宋爱国说,“今后,我们将全面实施创新教育,普及推广3D打印教学,也许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孩子将感受到3D打印的神奇魔力,让‘3D梦’变为‘创新梦’,最终铸造美丽的‘中国梦’。金岭中心校:创新教育让农村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王茹娟 曹胜钧 “出来了!出来了!”随着同学们的一声声惊呼,淄博市临淄区金岭回族镇中心小学3D打印工作室的又一批作品新鲜出炉了。“这是我的蹴鞠复古花瓶……”“这是我的回族服饰花瓶……” 这是临淄区金岭中心小学3D打印工作室的一个场景。 淄博市临淄区金岭回族镇,地处临淄区城西,是淄博市唯一的民族镇。2014年以来,金岭回族镇中心学校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将3D打印融入教育,开创了全镇教育的新局面。 3D打印与校本课程相融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2014年,金岭中心校有了自己编印的BYOB创意编程校本教材,同时尝试将3D打印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课程相融合,进而不断探索3D打印与课堂的融合。目前,3D打印技术与民族文化课程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探索已初见成效。 在民族传统文化课上,老师结合金岭回族镇的地域特色指导学生将回族的服饰、饮食器具、特色糕点、黑陶等,通过3D打印设计软件绘好图纸,点击“打印”,各种具有民族风情特色的物品便活灵活现的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将自己的“民族创意”打印出来,让想象力变成了现实,训练了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感情,提高了民族自豪感。 看着自己亲手设计的黑陶花瓶作品,金岭中心小学马雨婕同学兴奋的说:“花瓶不一定非得是光滑圆润的,我把它设计成回族服饰的样子,即使不插花,也能感受到我们回族的文化魅力”。 3D打印与德育相融合,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2014年金岭中心校提出了全镇“励志教育一体化”工程,励志教育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文明礼仪、理想信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在月主题教育活动中渗透励志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五月份,学校开展了“励志感恩”主题教育活动,母亲节前夕,孩子们早早的把自己要送给母亲的礼物进行了设计绘图,孩子把自己精心设计打印的礼物,带回家送给母亲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感慨万千,在感受到孩子对自己一份孝心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高科技技术在学校教育中日新月异的发展,更欣慰是自己的孩子也能将高科技技术运用自如。 金岭回中学生赵君豪说:“原来想自己亲手做一个礼物送给妈妈,光是找材料就是个难题,做出来的东西也不是自己理想中的那样。现在,我可以在电脑上尽情描画,发挥想象,这一切都可以轻松实现了。今年的母亲节,我给妈妈打印了一个小杯子,希望母亲不要太劳累,要注意身体,多喝水。” 加强师资培训,助力创新教育发展 3D打印进课堂使农村孩子也能零距离接触高科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更让他们长了见识。基于此,中心校在配备高科技设备,创设各种条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也不忘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2015年,金岭中心校依托镇域内齐旺达集团、英科框业集团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投入专项资金,通过经费保障、外出学习,邀请专家等方式,不断加大对项目教师的培训力度。 对此,刚刚参加完全区3D打印项目推进组学习的曹胜钧老师颇为感慨,他告诉记者,现在学校如此重视创新教育的发展,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花大力气培养我们,作为一名3D打印社团指导教师,面对着学生一双双充满好奇兴奋不已的的眼睛,让我看到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也感觉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金岭中心校校长赵世波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发3D打印教学在物理、数学等学科中的教学辅助功能,同时加快对另外一种创新教育方式即创客教育的探索,为学校师生提供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课堂。金岭回族镇中心学校将乘着3D打印教学的东风,逐步实现学校培养方式的变革,开创金岭创新教育的新局面。    齐都小学:3D打印助推学校数字化课堂建设赵强   今年年初,齐都镇中心小学成为临淄区首批3D打印教学试点单位,获赠了8台3D打印机,如何用好这些宝贝,成为了学校的首要工作。学校以创建市数字化校园为契机,利用师生对3D打印机的好奇,激发师生的学习兴趣,将3D打印引进课堂,助推学校课堂改革,收到了良好效果。 3D打印助推教师思想的改变 前一阶段,临淄区教育局组建了全区3D打印项目推进组,齐都中心小学选派了王强老师参与了项目组的学习,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实践,王老师的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 学习归来,王老师给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学习成果汇报会,现场展示了几件用3D打印机打印的小物件,当老师们看到惟妙惟肖的小鸟,能吹得响的哨子,大家都惊叹不已。在随后的设计演示中,王老师只用了几分钟便用电脑软件设计出了一个围棋棋盘,更是让大家大开眼界。当以往只能作为新闻在报纸、网页上看到的东西活生生出现在大家眼前时,以往对智能手机都不屑一顾的几位老教师都表现出了对新事物的深厚兴趣,一位老教师甚至提出要借一件打印成品,拿回家让自己的老伴和孩子们也开开眼界。大家对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教学的认识大大加深,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也大大提高。 3D打印助推课堂形式到内容的改变 新设备到位后,学校单独腾出一间教室,并购置了必要的设备和器材,成立了3D打印室,集中组织教师进行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使老师们的3D打印水平得到了提高。 不少教师在学习中提出了把3D打印引进教堂的设想和建议,有的老师自己设计制作了3D教具,有的教师还直接把3D电子作品融入了课堂,当老师们给学生展示一个个用3D打印制作的教具模型,用3D打印设计软件全方位展示一个个物体时,学生们被眼前生动的展示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对相关概念的认识更深刻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学校借势掀起了新一轮的教改热潮,提倡翻转课堂、信息化课堂,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目前,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修已成为教师提高自己能力的重要课程,教师运用信息化促进教学也越发得心应手。数字化教学因3D打印的引入而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D打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3D打印的引入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探索3D打印进课堂的途径和方法,学校采取了以点带面,先试验再普及的策略,从三四五年级中吸收了30名学生,成立了中、高年级两个3D打印社团,由王强老师和另外三名青年教师具体负责指导。 通过两个多月的活动,学校在3D打印教学方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试验远比预想要顺利得多,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兴趣小组课堂中,当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设计草图进而打印出一个个实物时,大家都沸腾了。刘素君同学说:“最初只是觉得神秘,通过学习,感觉3D打印太神奇了,现在我已经离不开3D打印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各方面能力提高了不少。” “下学期我校将率先开设3D打印独立课程,将3D打印知识普及到每一名学生,探索将3D打印与各科融合的新路子,倒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打造高效兴趣课堂,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把数字化校园建设推向深入。”谈及将来,学校校长陶建军如是说。3D打印,给学生一个创新的原点——淄博市临淄区太公小学3D打印课程实践之路韩荣胜    “我打的小象是可以动的,它肯定是今年六一淘宝活动的明星……”在3D打印社团,大家正在为六一淘宝活动做着最后的准备…… “快来听,田昊全的手机铃声放大器成功咯……”伴随着响亮的手机铃声响起,大家迅速被田昊全的作品所吸引…… 在临淄区太公小学3D打印社团,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孩子从不缺乏创意和天马行空的想象,但如果缺少实践的支撑,创意和想象也永远只是奇思妙想。”学校校长路栋说。如何让创意落地,让创意为成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一个原点。 传承姜太公遗风、富有现代化元素的太公小学,秉承“立太公志,做现代人”的办学理念,结合当前科技发展需求及临淄区科技中心3D打印机研发成功的契机,将3D打印引进课堂,走出了一条以3D打印为龙头的科技创新之路,找到了创新的原点。 路栋说:“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讲,3D打印都是个新鲜事物,学校刚刚成立不久,我们的师生对于3D打印也是陌生的,一切都要从0起步。” 开展3D打印教学,首先要有3D打印机。为此,学校大投入配备14台3D打印机建成工作室,借助云服务搭建交流学习平台,从硬件、软件及技术全方位做到有力支撑。 此外,学校还专门成立研发团队,依据3D打印技术现状,从入门、提高、拓展等角度,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自主编写了3D打印校本教材。同时聘请研发人员入校指导,共同参与课程研发,借助专家引领提升课程品质。 据了解,每周五下午是太公小学固定的社团活动时间,3D打印课就在社团里从未间断。从第一个实例设计到第一件打印作品,再到拥有自己的作品库,到能根据需求设计、打印物品。一年走来,3D社团的学生已经做得有模有样。 路栋介绍说,见证了3D打印从无到有的神奇,孩子们就会有意识调动自己的想象,并尝试借助3D打印验证他们的想象。更为重要的是,在3D打印的过程中,孩子们会自觉的进行修缮与交流沟通,展现出意想不到的合作、创新、想象能力,这一能力正在打通“想象——虚拟——实体”三者的关系,无限感知和拥有未来生活的关键能力。 学校3D打印课辅导老师魏晓晨也深有感触,“当看到打印成型的实物时,就会瞬间找到设计的缺陷。此时,学生们交流的重点不仅仅是作品的外观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开始考虑设计的缺陷及如何与生活结合,这个时候,他们的思考和创新就溶于生活、趋于完善。当把满意的作品把玩于指尖时,他们脸上会流露出得意的笑容。” 随着以3D打印为代表的创新课程不断引入,太公小学的师生实现了与高科技的零距离接触。“借助3D打印完成想象到实体的构建操作,不仅普及了科技知识,更让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创新的价值所在,为他们找到了创新的原点,让创新意识与能力深深地植根于生命中。”路栋说。奇迹从这里诞生临淄区实验中学校长 李安亮 一个创意,一台3D打印机,就可以把学生设计的作品转化成实体,我校开设了集设计和3D 打印于一体的“边学边做 ”的课程,组建了“齐云创客”科技制作小组,创新探索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提升科技素养,激发求知热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唤起兴趣,鼓舞精神 在教育教学当中,师生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方式投入教和学,比怎样教和学什么更加重要,为此,我们以“唤起兴趣,鼓舞精神”为办学核心理念,以“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造”作为师生发展目标,寄语师生“把自己想做的事情持之以恒的做下去”。 3D教学,我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陌生到入门,从初级继而创新探索的过程。“齐云创客”也从10人发展到50人、100人,目前,在各年级都有一批小“创客”。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在VRAY FOR SHKETCHUP、PHOTOSHOP、初步3DMAX、Illustrator等3D课程中,在创意设计、打印临淄“齐圣杯”足球奖杯、圆底三脚碗、地球仪、三阳开泰等作品中得到了滋养和提升,学生作品的技术含量、打印质量快速提高。 探索3D技术 当前的教育信息化日新月异,3D技术的应用可以创设最自然最直观的学习情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助于开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我校倡导全体师生努力增强“三力”:思想力、发现力、行动力,在3D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凸显三力。 自主编写3D教材。我校教师走出去向专家学习,通过网络、专业书籍学习充电,在实践中探索,汲取经验,先后编写了“活动数轴”、“骰子投掷”、“镶嵌的设计”等3D教材,师生共同设计、研讨、实践,失败了再来,自我追问,自我设计,自主发展,合作推进,形成个性,在无数次实践中走向成功。 开创教学新体验 目前,我校潜心探索3D打印可视化教学,让学生认真琢磨数学、物理课中的许多抽象概念,深入思考,并动手设计一些3D模型、装置,使抽象的课程可视化呈现,在加深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浪潮下,各种先进的教学设施走进校园,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3D已悄然走进教育教学。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模式的变化,更是育人观念的变化,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建造怎样的未来学校、未来教室。让学生主动发现、获取知识,并全盘吸收,让学生学得更深刻,更快乐,这样的教育理想正是我校所坚持不懈追求的发展愿景:“创造适合师生健康生长个性发展的卓越教育,把实验中学建设成为一所更具实力、更具活力、更具魅力的大而美生态学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