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7日,《淄博日报》头版,以“学生心中最美的老师”为题,刊发全国先进工作者、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师贾益芹事迹。图片及文字如下:学生心中最美的老师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师贾益芹□本报记者 崔葳 董淑凤 通讯员 庄玉娟 编者按 贾益芹,淄博市特教中心学生心中最美的女教师,她用特殊的语言:手语,传递着知识与希望,用爱心和行动将生命教育理念化为有温度的关怀,以爱育爱,以德育德,尊重每一个残缺的生命,和她的教育团队一起给了学生知识、技能,给了学生充满希望的明天,自己也成长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2014年5月,贾益芹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4月,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为了进一步弘扬贾益芹的先进事迹,本报特采编并刊发此文,以激励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教职工做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无私奉献的模范。 我见到“习大大”了 4月28日上午10点,北京人民大会堂。伴随着雄壮的音乐,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国家领导人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上主席台,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全国先进工作者、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师贾益芹手拍红了,心也在急促地跳动,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主席台。“看到了!看到了!我见到‘习大大’了!”此刻,贾益芹真想双手伸出大拇指用手语说一声:谢谢!谢谢!贾益芹的眼睛湿润了。在热烈的掌声中,习总书记走到主席台前,向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深深鞠了一躬,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贾益芹的眼睛一次又一次地湿润了。 能够见到总书记并能在现场亲自聆听总书记的讲话,是多么大的鼓励、多么大的荣耀啊!但贾益芹从北京归来后却总是谦逊地说:“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淄博市特教中心这个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优秀团队,更属于6万名教书育人、敬业奉献、爱生如子的淄博市教育团队。 给予学生以妈妈般的爱 1992年7月16日,贾益芹从山东省昌乐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来到原市聋人学校,开始了一名“哑巴老师”的人生历程。 大爱无言。面对残障学生,贾益芹老师付出了慈母一样的爱心和心血。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贾益芹就被委以重任,担任二年级12个学生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期间,单身的她就住在学生宿舍隔壁,吃在学生食堂,24小时和学生在一起。“小根夜里尿床,要每天给他晒被褥;小秋是个自尊心特强的学生,要注意交流方式;小晖天天流鼻涕,桌上要放包卫生纸……1993年10月的一天晚上,学生小科睡梦中滚到床下,导致手腕骨折。医院离学校大约三公里, (上接第一版)没有出租车,学校也没有校车,路上连路灯也没有。漆黑的夜里,贾益芹用自行车驮着小科,一步一步跌跌撞撞赶到医院。当得知汗流浃背的贾益芹是孩子的老师时,大夫感叹到:“特教老师太辛苦了,真是了不起啊!” 贾益芹结婚时,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新房就安在教学楼最东头的一间房子里。于是,她的家就成了学生们的家。她为学生买衣服、买鞋子,晚上她和学生们一起看电视、包水饺,她们结对帮扶农民工子女,她与学生一起感受成长的点滴。在这个家里,孩子们度过了他们难忘的一个又一个的生日。当时小波家庭比较贫困,从没有过过生日,当贾益芹买来蛋糕,其他同学送上小礼物时,小波激动得眼圈都红了。为了照顾学生,她甚至把4岁的孩子单独留在家里,险些造成家庭火灾事故酿成终身遗憾。 手语唱响自强之歌,爱心谱写育人华章。她教的学生中,有全市自强模范周永国,有我市第一个走出国门为国争光的聋生崔波,也有在平凡岗位上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她拥有着闪耀智慧光芒的“三把钥匙” 有这样一则童话: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撬不开锁,而钥匙却轻轻一转,把锁打开了。铁棒问:“钥匙,这是为什么?”钥匙回答:“很简单,因为我懂锁的心。” 这则寓言给予贾益芹极大的心灵震撼,她发誓,一定要掌握这样的钥匙,去开启特殊孩子的心灵之锁。如今,贾益芹已成功拥有了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三把钥匙”。 钥匙一:带着微笑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怎样消弭聋孩子天生的自卑感和畏惧感,从而毫无障碍地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呢?贾益芹的“独门绝技”就是微笑。贾益芹置身于校园,总是满面春风,蔼然可亲。面对迎面走来的学生,一脸笑意的她,或摸摸学生的头,或拍拍学生的肩,还时不时伸出大拇指——“你是最棒的”。据该校老师介绍,“低年级的几个‘小不点’,每次见了贾主任,都会飞奔着扑入她的怀里。而贾主任,则像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乐不可支。”“贾老师,你的微笑真漂亮!”学生这样赞美她;“贾主任,你的微笑让我们感到温暖。”家长这样赞许她。 钥匙二:教育聋生要有“铁杵磨针”的耐心。“哑巴说话,铁树开花”,这句俗语道出了特教的艰辛。教学生“开口说话”是一个费时费力费脑的艰难历程,要先教学生练气息、做舌操,然后用小镜子、压舌板、气球、纸条等教具一点一点地开启学生僵化的声带。当学生终于能够清晰地喊出“妈妈”、“老师”的时候,孩子家长总是欣喜若狂,有时抱着学生喜极而泣。 到了高年级,一个问题用手语解释不清,就用图画演示、用电子白板、用各种可以想到的方法,直到让学生从不懂到真正掌握,每次上完课,贾益芹的嗓子都像冒烟一样。九年级学生李亚男几乎什么都听不懂,怎么办?那就用一年级的课本,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学起。于是,在九年级的语文课上,贾益芹每节课拿出5分钟的时间,单独辅导李亚男。如今,李亚男已经学到三年级的课本了。 信息化让特殊教育也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贾益芹充分利用学生以目代耳的代偿功能,把语言画面、课本信息、社会信息通过大屏幕传递给学生。“贾老师的手语很清晰,她的课我们都能听懂,我们愿意听”、“我们虽然听不到世界的声音,但贾老师就是我们最美妙的耳朵,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社会的多彩,人生的丰满。”学生们这样评价说。 钥匙三: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爱,最高的教育智慧也是爱。“对聋孩子仅仅付出保姆式的爱是不够的,更需要有智慧的爱。”这是贾益芹对“爱”的深刻认识。 小科,曾是贾益芹班里最调皮的学生:上课削铅笔,吃零食,与同学交头接耳,还时常把毛毛虫放进女同学的书包里……贾益芹发现,小科生性好动,片刻也安稳不得。于是,贾益芹“顺水推舟”,任命他担任班里的体育委员。同时,师生秘密约定:先管好别人,再管好自己。“之所以反其道而行之,就是想让他通过发现、纠正他人错误,实现对自我的警示。”当然,小科的转化并非立竿见影,贾益芹有时“姑息迁就”,只是在课堂上、活动中,有意无意地扫他一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后来,小科变成了品学兼优的学生,目前已从长春大学毕业,在厦门工作。 每年5月底,贾益芹都会给即将毕业的学生上最后一堂人生课:《感恩 责任 梦想》,要学生们牢记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学校精神,做一个堂堂正正、自食其力、有社会责任感的好公民。 专业上她始终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 “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贾益芹的最大追求。 为和学生无障碍沟通,贾益芹废寝忘食地练习手语。23年来,贾益芹老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从教学生十遍百遍地“开口说话”到开展合作教学、目标教学、愉快教学试验,用班级心理活动辅导课代替传统班会,让学生成为参与的主体,努力构建充满生机的高效课堂,让课堂成为真正的“生命课堂”。她所执教的优质课多次获得省、市一等奖,先后在《中国特殊教育》《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现代特殊教育》《中国残疾人》《山东特教》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聋校教师应注重写教学后记》《聋校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等杂志发表20论文余篇。她设计主持的山东省特教“十五”课题《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为塑造聋生健全人格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她在任原淄博聋校教导主任期间,鼓励带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科研,老师们先后发表100余篇国家级、省级教学论文、50余篇获奖,她兑现了竞聘时“让每一名老师都有自己研究成果”的诺言,也实现了自己由“合格-能手-带头人-特级教师”的跃升。2005年,贾益芹老师被聘为淄博电视台首席手语主持人,她还担任了山东省第八届残运会开幕式的手语翻译。2006年,她被山东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聘为客座讲师,为函授本科生主讲《特教概论》。2013年,录制了“雅安加油”手语公益节目。2015年她首创的“人民防空手语警报”在全国推广。她的学生聋生张明月,被评为2014全国百名美德少年;伊鹏,两次走进李咏主持的“非常6+1”节目展示才艺;耿晓娜,主演了我市第一部全球发行的微电影《舞者》。一批批学生考入长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高等学府;一批批学生凭借专业技能,为社会创造着价值,也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一批批学生自强自立、自主创业,凭借一技之长成了老板,圆了创业梦。 为学生圆梦的同时,也成就了贾益芹的教育梦。她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省教学能手、山东好人,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荣获振兴淄博劳动奖章、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市道德模范等光荣称号。2014年5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4月,她又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登上了全国最高领奖台。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贾益芹,仍然清爽得体、充满激情地穿梭在特教工作的岗位上,和学生在一起,她的眼中始终透出的是满满的爱意和关怀,和他人在一起,她的身上折射着特教人特有的执著与谦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