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新闻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大众日报》刊发张店区教育新闻

2015-05-1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字号:[ ]
2015年5月13日,14日,《大众日报》22版、14版,分别以“张店:让农村教师‘流’而‘不失’”和“素质教育超市里的‘拳击比赛’”为题,刊发张店区教育新闻。图片及文字如下:推行新聘教师“优培”返岗、城区教师下乡支教、业务直管等政策张店:让农村教师“流”而“不失” 阅读提示 农村教师流失一直是困扰各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难题之一,淄博市张店区教育局通过创新实施新聘优培、支教补位、业务直管等教育政策,构建起了一种让农村教师进城“流”而“不失”、城区教师支教“动”而“不乱”的张店模式。 □ 本报记者 刘 磊 本报实习生 周 洁  本报通讯员 张桂玲 肖玉泉 支教补位“激活”农村教育 “农村学校最缺的就是好老师,师资力量不足是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最大问题之一。”地处淄博市张店区最南端的黄家小学校长于强介绍,2012年,黄家小学共有在校学生300余人,任职教师仅有23人,而其中,50岁以上的教师就有11人。 记者了解到,黄家小学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在张店区其余21家农村学校中师资力量匮乏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要想发展农村教育,在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也要想方设法把农村师资的‘短板’补起来。”张店区教育局局长毕作坤对记者说,以往,张店区每年新招聘的教师全部会在第一时间分配到农村学校。但是,从2012年暑期开始,这些新聘教师要统一在城区优质学校接受一至两年的“优培”后才能返岗。因“优培”产生的教师空缺,则由相应数量的城区骨干教师及外地市引进名师以支教方式补充。新聘教师“优培”行动计划,一方面实现了直接为农村输送优秀人才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大大缩短了新聘教师成长周期。   “现在,学校每年都有三支强大的新生教师力量补充进来,持续的‘鲶鱼效应’不仅给学生解了渴,也给学校带来了发展机遇。”于强高兴地说。 新政实施两年多来,黄家小学共迎来23位城区支教教师,仍有12名新聘教师在城区接受“优培”。现有的29名教师中,就有11名来自张店区城区各学校的优秀支教老师和2名接受“优培”后返岗的新聘教师,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也由之前的43岁下降到了33.8岁。无论是教师的年龄结构,还是学科结构的配置都达到了城区学校的同等水平。 据毕作坤介绍,2012年以来,张店区共有近400名新聘教师参与了城区校“优培”,近500名城区骨干教师和近100名外地市引进名师参与了农村校支教。此外,张店区54所公立中小学中,有90%的校长参与了多元化轮岗交流,还有10余名城区教师主动申请转调农村学校工作。 “业务直管”打通师资流动 “以往,农村学校校长是由各乡镇中心校自行选拔任命。校长候选人相对较少、评选标准也难以统一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学校的发展。”张店区湖田中学副校长宓玉峰坦言。  张店区从2012年开始实施的农村中小学“业务直管”,实现了两个上移:一是学校、教师管理上移到张店区教育局,二是校长的选拔、任命上移到张店区教育局。 “纳入区业务直管后,既为农村学校储备了更多的优秀人才,也为农村学校多元化轮岗交流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毕作坤介绍。 刘芬原本是淄博市张店区教学研究室数学教研员,正是在这一新机制下,经过培训后,于2013年11月,被选派到湖田中学交流,任挂职校长。 “无论是新校长的任命,还是学校管理层的选拔,都无疑给我们农村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他们带来先进、新颖教学理念的同时,也使得我们这些农村学校重新焕发生机。”宓玉峰说。 据宓玉峰介绍,学校管理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学生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近年来,不仅各学科的不及格率大大下降,在其他文体活动中的优异表现也日益凸显。2014年,湖田中学女子足球队就曾在张店区中小学运动会中一举摘得女子足球比赛冠军。 “过去,周围的亲戚朋友但凡有点条件都会送孩子进城读书,现在看来,差距虽然仍旧存在,但却没想象中那么大,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上去了,我们家长当然不会舍近求远。”张店区湖田镇居民杨凯笑着对记者说。 此外,据张店区第十一中学校长张连明介绍,在实施“业务直管”之前,该校初一新生只能招到30人左右,每年都会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流失,而今年初一新生增至100多人。 全方位培训提升师资力量  “农村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仅靠支教来实现确实远远不足,关键还在于要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养。”毕作坤对记者说。 近年来,面向骨干教师(优秀校长)、知名教师(卓越校长)等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近5000名教师,教育局分别建立起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师培训体系、以追求深度为特征的特色培养模式、全员参与培训行动计划三大支柱,为每个教师(校长)搭起了成长的阶梯。其中,针对“草根教育家”培养和卓越校长锻造工程,则是着力于对骨干教师、优秀校长的再提升。目前,主要借助于《当代教育家》杂志社的教育资源优势,为138名草根教育家和12名卓越校长培养对象量身定制培训套餐,并通过“每晚轻阅读”、“挂职培训”、“影子培训”、“私人定制”式培训等举措,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此外,对于已获得省特级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的名师,教育局还为他们建立了17个“名师工作室”,吸收了90余位包括农村教师在内的成员,通过项目化管理运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2015年以来,张店区教育局先后组织多位教师赴北京亦庄实验小学驻校学习,邀请多位国内教育专家和名师来交流经验,为教师们解决教学困惑和问题,起到了非常好的培训效果。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农村教师将自己所学及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会很大程度缩小城乡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和品质的差距。”张店区湖田中学挂职副校长魏俊峰说。   据毕作坤介绍,张店区教研室还专门面向农村学校实施了“订单式教研”,根据学校的实际问题和教师个体的成长需求,有针对性地“送教送研”上门服务。 采访临近结束时,张店区湖田小学校长郭伟笑着告诉告诉记者:“虽然支教老师多是暂时补位农村学校师资空缺,但一年支教时间太短,许多支教的优秀老师可能刚刚进入角色就要返回本校,所以希望支教的老师能待久一点。”素质教育超市里的拳击比赛□ 本报通讯员 徐连永 张桂玲 5月4日下午,一场激烈的“拳击比赛”在淄博市张店区教育便民中心四楼的“素质教育超市”拉开序幕,来自全区各中小学的58名教职工参加了比赛。 据悉,此次教职工“拳击比赛”是张店区“素质教育超市”正式开张的别样序曲,也是区教育局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的一次新尝试。 “素质教育超市”的开张,为张店区已运行9年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开辟了一方新阵地,形成了“基地+社团+超市”三维共进、联动互补的素质教育新格局,成为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艺术素养的第三大平台。 据了解,“素质教育超市”利用张店教育便民中心总面积近800平方米的四楼闲置楼层,从2014年底开始筹建,共计投资30余万元。赛前,教育局聘请了专业拳击教练,利用周末及每周五下午的课余时间,为全区自愿报名参加的58名教师进行了近两个月共计7期的培训。在后续的工作中,根据“超市”运行情况,将适时对更多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虽然以前从未学过拳击,但两个月的培训让我掌握了基础动作、基本战术,尤其是对拳击不轻易言败的精神核心有了深入的理解。”潘南小学北校区体育教师苏挺说,“这是一个需要手脑并重、全身活动的运动项目,一方面可以增强体力提高体能,提高练习者遇到侵犯时自我保护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培养顽强拼搏、敢打敢拚、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及应急能力。下一步,我们将会把拳击的精髓传播给学生。” 据张店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在“素质教育超市”的课程设置中,拳击只是其中的一项。根据场地及师资力量的优势,共开设了自由搏击、传统武术、健身、书法、绘画、手工制作、器乐、舞蹈等10余个培训项目,全方位为青少年发现自我、培植兴趣提供“一站式、敞开型、可选择”的服务平台。随着“超市”的进一步运行,将逐步扩大规模,完善设施,分批次向全区各校中小学生免费开放。“超市”的师资力量主要由全区各校的艺术专业教师志愿者构成,时间安排在每周末,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专业辅导,专业开设情况将提前以表格的形式下发或公开,让学生自由选择,具体活动安排由教育局素质推进办公室负责。 “关注个体,尊重差异,尽可能地为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可选择性,同时也为学校的学生社团建设提供师资培训支持,是我们筹建素质教育超市的主要目的。”张店区教育局局长毕作坤说,无论是基地,还是社团和“超市”,都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是教育系统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