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4日,《教育文摘周报》第41期,“特色学校”专栏,整版介绍淄博六中“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图片及文字如下:
《教育文摘周报》创刊时间于1979年,是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我国唯一的教育类综合性文摘报。《教育文摘周报》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育科研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各级各类学校广大教师以及社会各界关心教育的人士提供最全面、最丰富、最重要的教育信息。
智慧在“问题解决”中生成
——淄博六中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纪实
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以下简称“淄博六中”)始建于1897年,是淄博市唯一一所百年中学。
承载百年文化积淀,淄博六中在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没有故步自封,而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积极进取,不断探索。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是淄博六中近年来积极尝试并卓有成效的一个重要特色项目。淄博六中的“问题解决式”教学实践缘起于如何定位教学中的师生角色,特别是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
有的老师认为强调教师主导就是要“满堂讲”“满堂灌”而失之于太死,有的认为突出学生主体就是让学生“满堂讨论”“满堂练”而失之于太乱,两者的教学效果都不理想。为此,淄博六中围绕如何定位师生角色、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等问题开始探索,经过长达6年多的实践,逐步形成了科学实效、独具特色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内涵与方案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是以构建“教学问题组”为基础,以灵活运用“目标引领、问题切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适时点拨、当堂达标”的24字教学要求为基本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班级学习中心组辅导活动的教学模式。
为实现教学目标而编制高质量问题组是“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问题组的基本结构为:教学目标与要求+基础性思维训练题+提高性思维训练题。淄博六中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组时以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为先导,并依此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编制高质量的教学问题组,让学生在预设教学目标引领下,按照学习要求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基础性思维训练题”侧重打牢基础,“提高性思维训练题”重在提升,两者主要来源于课本知识问题化。编制这些问题要求教师紧扣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学情。
24字教学要求(具体内容为“目标引领、问题切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适时点拨、当堂达标”)既是学校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的基本流程。具体流程如下:确立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情况的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教师对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点拨,确保下课之前达成教学目标。
班级学习中心组的学生合作交流能否有序高效,与小组人员的构成和排列方式密切相关。淄博六中根据学业水平、学力层次及综合素质把学生分为四个层次,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分布到各学习小组中,保证了小组内交流研讨的顺利和高效。在小组评价上,淄博六中以组内所有学生整体水平的变化作为评价指标,激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策略与建议
在实施“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过程中,淄博六中经过不断尝试、不断思索,总结出以下几点关键而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问题类型多样化。要做到使教学目标以问题或题目的形式呈现出来,知识的问题化设计是难点。为此,淄博六中引导教师根据知识类型,选择适当的问题类型科学设计问题,既要设计强化记忆的事实性问题,也要设计提高能力的思维性问题。
二、流程截取灵活化。在教学流程上,教师既可以按照“目标引领、问题切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适时点拨、当堂达标”这样的顺序依次进行,更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情,从“问题切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心组辅导—适时点拨”的环节链中,灵活剪切部分环节并重新链接后进行教学。
三、工作推进渐进化。推进一项教学改革,最迅速省事的办法可能就是行政命令“一刀切”。但如果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一刀切”也最容易引起教师的反感抵触,也最容易把工作推进中渐次出现的各种矛盾猛然集聚在一起而导致“梗阻”。因此,从一开始淄博六中就明确提出不搞“一刀切”,鼓励教师试用新方法,也不禁止教师继续运用切实有效的老办法。校方在推进中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和理论研讨,坚持从骨干教师开始,稳妥扎实,循序渐进,收效良好。
四、教学模式学科化。教学模式学科化,核心就是要彻底搞清影响学科课堂教学实效的各种因素,归纳提炼出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和操作模式,引导教师在对自己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中加深对“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的理解,从而保障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效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近年来,经过110多节研究课的观摩与研讨,淄博六中各学科基本形成了具有自己学科特点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意义与效果
实施“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以来,淄博六中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变“教师讲授”为“教师引导”,变教师宣布正确答案为学生主动探究正确答案,教师的授课始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
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更切合学生实际需求,课堂上重点解决的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单纯听讲接受变为以思考探究为主,问题意识明显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学习兴趣、合作精神、思维习惯也有了很大提高。
三、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益。“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展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学会提问、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在学习中得到了迅速提升。
近年来,淄博六中4年间3次问鼎“淄博市教育创新奖”,教学成绩一直保持高位持续攀升。2015年高考,学校有2名同学考入山东省前10名,一批、二批本科万人比在全省位于前列;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全国奖励的有40多人,创造了超越生源意义的教学质量。《山东教育报》《淄博日报》以“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增长点”等为题做了相关报道,《天津教育》《现代语文》《考试》等报刊也多次发表了学校教师开展“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总结和论文。 (撰稿:刘国龙 聂廷生 刘军伟)
链接:
走进百年名校课堂
闻听淄博六中的“问题解决式课堂教学改革”搞得有声有色。近日,记者来到该校,走进教室,当了一回学生。
这是一堂历史课。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
老师开始讲课。
“请同学们思考解释‘对统治者驯服’的含义,并说明古代中国是否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
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们开始思考,进而小组讨论,而后举手回答。
老师不时进行点拨。
……
一堂课下来,笔者发现三点:
老师一节课共提问了6个问题,一环扣一环;
学生讨论问题氛围浓厚,熟练,有规律,高效;
学生和老师的表情都很轻松,很享受。
听完课,通过和教师、学校领导交谈,记者对该校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该校“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是以构建“教学问题组”为基础,以灵活运用“24字教学要求”为基本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班级学习中心组辅导活动”的教学模式。
高质量的教学问题组是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为此,淄博六中用一套严格的程序来保障材料编写的高质量。其编制流程包括编写、审批、反馈、改进四环节。所有教学问题组由骨干教师负责编写;原则上一节课编写一个教学问题组;基本结构为“教学目标与要求+基础检测与能力培养题组”和“教学目标与要求+基础检测题+能力培养题”两种形式,其中“基础检测题”侧重抓基础,“能力培养题”重在提能力,两者主要来源于课本知识问题化,课本中典型的、符合学情的例题、习题、复习题以及其它教学资源中精选的问题。坚决避免栏目过多、华而不实的格式设计,杜绝粗制滥造、简单堆砌的编写行为。
“目标引领、问题切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适时点拨、当堂达标”的“24字教学要求”,是教学基本要求,也是教学基本流程。目标引领要求,每节课都要有符合课程标准的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此引领教学,提高教学效益。问题切入要求,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把教学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自主探究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尝试解决教学问题组中的问题。合作交流要求,各学习小组成员,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尽力解决自主探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适时点拨要求,教师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精讲或点拨。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展示成果、暴露错误、发表见解。当堂达标要求,在下课之前解决好所有问题,包括学生整理笔记、纠正错误等,确保下课之前达成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享受高质高效课堂,是我们对学生及社会的承诺。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始于问题设计,终于问题解决,能极大增强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该校负责同志如是说。(《淄博日报》2013年6月25日 王芝东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