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5日,《山东教育报》头版、3版,分别以“祈愿2015” 、“德育作业有声有色”为题,刊发临淄区教育新闻。图片及文字如下:祈愿2015 2014年12月30日,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学生以抒写“2015中国梦”心愿书法长卷、人体造型“2015”,面部彩绘国旗等活动,憧憬未来,表达美好祝福。(孙增美 摄影报道)德育作业有“声”有“色”通讯员 孙增美 “你看,这是焦提盛在家干家务的场景,先干啥再干啥挺有条理的,动作也娴熟!”近日,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田圣媛同学点开班级博客上的家务作业微视频,兴奋地为小组成员介绍着。该校近期通过感恩作业、亲情作业、实践作业微视频展评活动,弘扬美德,传递正能量。 透过现象看本质:全程记录自主德育 为促使自主德育常态化,弘扬美德,提升能力,该校各年级创新设置德育作业及反馈评价办法,组织学生以微视频、照片、日志等形式全程记录德育作业,及时上传校园网、微博、飞信群等平台进行展评交流。 “以前,有的学生有应付心态,下笔就是老套的感恩作业、亲情作业日记,实践作业只去社区盖章写评语而不参与,现在,我们让学生以微视频、照片记录册制作等形式全程展示自主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家长、社区的帮助下动心、动手、动脑,认真去体验,去获得,追问自我,提升自我。”初一级部主任安本江一边浏览着微视频作业,一边感慨地说。 “德育”,“育”的主要内涵在于内在的动力在外界力量的推动下的生发和成长,而不仅仅是外界力量的拉动。 “行动者必须是思考者,每一名师生要切实提高思想力、发现力、行动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内省力,注重自己内心深处的反思与重建,注重自主探究、永不满足的创造过程。”在校园网上的校长箴言栏目,李安亮校长写下了对师生的期望。 借力发力:弘扬尊老爱亲风尚 “给姥姥铺床、洗脚、讲故事,找来她喜欢看的书,洗了水果先盛一盘给姥姥端去……当我们拿起相机和DVD机记录下这些镜头的时候,不由得被孩子震撼了,我们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往往疏忽了老人,孩子做出榜样,我们一定要跟上!”初三(7)聂婉清的爸爸聂云岩在飞信群里倾诉着心声。 通过学生辐射家庭,内化育人。该校精心设置了“尊老爱亲”德育作业,推行“孝心五个一”活动:天对父母有一句温馨问候、每天给父母端一杯热茶、与父母进行一次亲情谈话、为父母真诚服务一天、假期中为家里做一次饭;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与家人一道打扫卫生、采购年货,帮助家人张贴春联、窗花、挂福字,体验家长角色,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争做父母好帮手。 在走近父母,走进社区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每一名学生需要与家人一起完成“轻照片书”、视频“串烧”、专题PPT等制作,上传班级博客、飞信群参加展评,“尊老爱亲”的美德渗透在整个过程当中。 有效助推:学校、家庭、社区三方联动 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代表组成“家长委员会”、“班级发展委员会”,努力开发、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加强社会大课堂资源建设,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社区工作的家长主动邀请孩子们去‘打工’,了解社会,体味人生百态;有的家长发挥特长组建篮球队,带领孩子们到各级篮球赛现场学习观摩,家长和学生自由组合进行篮球PK赛;有的家长带领孩子们开展家乡传统节日文化的搜索活动,深入研究临淄的传统民俗、民间艺术、名胜古迹,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健康成长。”初三(7)班的班主任陈红芳在博客上记载着与家长一路走来的收获。 学生自发开展了社区帮困助残、社区读书、社区公益劳动等多项实践活动,其中调研古临淄文物活动最为吸引眼球。学生在活动中自愿组成小组,共同设计研究方案,到博物馆实地调查,到图书馆查找文献,从网络搜索资料,认真考证分析,请教考古专家,撰写详实的调研报告……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增强了自主性、创造性,从文化走向文明,这才是我们建设更具实力、更具活力、更具魅力实验中学的最终目的。”李安亮校长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