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新闻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淄博日报》头版:3900多个日夜的倾心扶携——记桓台县世纪中学陈兰芳

2015-01-3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字号:[ ]
2015年1月28日,《淄博日报》头版,以“3900多个日夜的倾心扶携”为题,报道桓台县世纪中学陈兰芳老师,文字及图片如下:3900多个日夜的倾心扶携 ——记好警嫂好妻子好老师桓台县世纪中学陈兰芳□本报记者 崔葳 郑若愚 通讯员 杨永杰 荆敏 近一段时期以来,桓台县世纪中学女教师陈兰芳近十一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倾心呵护重病丈夫公安民警王玉峰感人至深的故事,在齐鲁大地广为传颂。在桓台县公安系统,说起陈兰芳的名字,几乎每名民警都会竖起大拇指:“她是我们全局人的好嫂子”;在王玉峰的心中,陈兰芳是一位好妻子,虽然他写字像画方便面那样,但他重病恢复后写的第一句话只有短短几个字:“老婆,我爱你”;而在桓台县教育系统尤其是世纪中学,提起陈兰芳,几乎每名老师都会发出由衷地赞叹:“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好妻子、了不起的好母亲,更是一名好老师”! 耐心守候佐证生命奇迹 陈兰芳,47岁,是桓台县世纪中学的一名化学教师;丈夫王玉峰比她大一岁,是桓台县公安局的一名警察。 两人青梅竹马,高中时就懵懵懂懂地谈起了恋爱,1991年10月8日,修成正果,步入婚姻殿堂。陈兰芳说,那时候的每一天,都像在热恋中,她尽情地享受着丈夫的悉心呵护。第二年,他们的女儿晓彤降生。2003年,生活并不富裕的夫妻俩倾其所囊购置了现在居住的这套房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熟悉这对夫妻俩的人都知道,他们是对模范夫妻,互敬互爱、相敬如宾,平安走过了14个春秋。 然而,不幸却降临到了这个幸福家庭。2004年4月28日,王玉峰在进行烟花爆竹专项检查时,突发脑溢血,被送往医院抢救。 正在学校上班的陈兰芳接到王玉峰同事的电话,匆匆赶到医院。而等待她的,却是一纸病危通知书。医生神情严肃地告诉她:“坚持还是放弃?坚持?活着的几率只有0.05%,即使醒来,也可能是植物人”。面对残酷的现实,陈兰芳哽咽着,低声却斩钉截铁地说道:“我要他好起来!” 随后的一个多月是极其难熬的。王玉峰一直昏迷不醒地躺在重症监护室,陈兰芳却只能在监护室门外焦急地耐心守候。每天半个小时的探望时间,她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呼唤着丈夫,一边给他擦拭身体。她坚信,一直把自己视若珍宝的丈夫不会抛下自己先走。 第43天,奇迹出现了。陈兰芳像往常一样,为丈夫擦洗身体。她握着王玉峰的右手说:“玉峰,我们洗手了,洗洗干净。突然,她感觉到丈夫的拇指微微动了一下。虽然只是极其微小的一个颤动,也足以令陈兰芳欣喜若狂了。她奔出重症监护室叫来医生,当医生赶来时,丈夫却没有了半点反应。医生断定是陈兰芳的臆想,用同情的眼光望着她,摇摇头转身离开了。可是陈兰芳却深信,自己的丈夫终有一天会醒过来的。接下来的几天,陈兰芳给王玉峰洗脚时,发现他的脚拇指开始有轻微的颤动,随后眼球也开始随着她手指的转动而转动……一周以后,在陈兰芳的呼唤声中,丈夫终于在医生面前动了一下手指,直到这时,医生才相信王玉峰“睡醒”了。全科的医生、护士闻讯后,都来到病房前探望、祝贺。他们说,这是“奇迹”。然而,陈兰芳却深知:“生命的奇迹是耐心坚持和守护唤醒的结果。” 直到2004年年底,在陈兰芳日复一日的精心照料下,王玉峰终于能在别人的协助下小幅度活动胳膊了。为了能让丈夫早日康复,陈兰芳开始多方打听康复治疗的医院,随后,他们来到济南进行漫长的康复治疗。王玉峰的胳膊能动了,陈兰芳就天天给他按摩;王玉峰能眨眼了,陈兰芳就扮着鬼脸惹他眨眼睛;王玉峰头部能转动了,陈兰芳就跟他玩闹,引着他活动头颈……其间,陈兰芳学会了各种专业的康复训练方法。 2005年春天,王玉峰的病情逐渐稳定,他们从济南回到家,一切都归于平静之时,命运之手却再一次扼紧了王玉峰的咽喉,他又突然患上了面瘫;2006年6月,王玉峰脑部再次出血,又失去了活动能力,甚至语言能力都丧失了……一次一次,都是陈兰芳挣扎着,把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一切的康复治疗又从头开始。 十一年守护彰显警嫂美德 接下来的近十一年,陈兰芳一直坚持边工作边照顾丈夫。丈夫患病之初,公公和她轮流照顾,但2010年公公去世后,便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而这样的日子周而复始,一过就是3900多个日夜。陈兰芳说,自己是一个必须跑着生活的人,她的作息表排得满满的。 5:30起床,扶丈夫起来上厕所,她自己洗脸刷牙;打开燃气灶煮饭,给丈夫洗脸、擦拭身体;按摩胳膊、腿、脚,这个过程持续20分钟;把丈夫换下来的衣服放进洗衣机里,这个工夫她仔细地喂着丈夫吃饭,自己的早饭三分钟就解决了;拿出洗衣机里的衣服晾上,收拾好厨房,把丈夫挪到沙发上看电视,她出门上班。 临行前,陈兰芳都要给丈夫一个甜蜜的吻,因为这足以安抚丈夫,让他安稳地在家看电视,等着她归来。 7:30到校后,第一节课批改学生作业;第二、第三节上给学生上课。 9:50,她骑上电动车匆匆往家赶,路上顺便买菜;伴着一声清脆的“老公,我回来啦!”她回家帮王玉峰上厕所;然后就是夫妻二人的甜蜜时光,陈兰芳一边给丈夫按摩,一边跟丈夫说笑。 11:00,王玉峰准时吃饭,对于他的饮食,陈兰芳有着精密的食谱,每天所吃饭菜的品种、数量,她都进行着严格的控制;饭后,又是15分钟的按摩;之后,趁着王玉峰午睡的工夫,陈兰芳收拾厨房。 13:00,将丈夫架起来上厕所。 14:20,陈兰芳又去学校上班。 15:30左右,下班回到家,照例帮丈夫上厕所;做饭,吃饭,按摩。 19:30,忙碌了一天的陈兰芳等丈夫睡下后,开始打扫卫生、备课、记录丈夫一天的情况;有时也记下了自己的心情…… 陈兰芳体重只有50公斤,身高160CM,为了挪动身高180CM、体重90公斤的丈夫,他自创了一套动作操:半蹲在丈夫面前,将他的双手搭在自己肩上,自己的双手扣住丈夫的腰,膝盖顶住他的膝盖,用全身力气和身体后仰的重力挪动王玉峰。近十一年来的天天挪动,让陈兰芳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可她却说:“只要有玉峰在,生活就有希望。” 陈兰芳是一个讲究生活细节的人。家里的家具十年没换过一件,虽略显陈旧却一尘不染,就连抽油烟机上都没有一点油迹。厨房的墙上、冰箱上贴满了小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着给王玉峰列的营养菜谱。 书房里有一个纸箱,里边装满了笔记本,记载着2004年4月份以来王玉峰病情的历史,小到血压、排尿情况,大到针灸、站立时间,陈兰芳都一一作了记录。陈兰芳说,她怕忘记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提醒自己。 对于陈兰芳的付出,很多人不理解,不明白,而她在日记里却写道:从恋爱、婚姻到女儿的诞生,老公已长在了我的心里,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这是我对爱的感悟。” 正是这份对爱的感悟,这份不离不弃的亲情,才使她3900多个日夜倾心地付出,无怨无悔,让卧病在床近十一年的王玉峰身上,连一个褥疮都没有生过。 教坛坚守铸就师德丰碑 虽然照顾丈夫占用了陈兰芳很多时间,但她从未因家庭事务而耽误教学工作。陈兰芳的同事牛凤玲向记者介绍,从教20多年,陈兰芳一直工作在初中化学教学一线,在世纪中学一直担任化学组教研组长,并且一直带着毕业班,创造性地提出“导、展、练、测、馈”五步教学法。 化学组的年轻老师都是她一手带起来的。在她的带领下,组内有5名教师获得了市优质课一等奖,两人获得了省优质课一等奖,其中一名教师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参加了全国的优质课评选。在他们准备国赛省赛期间,陈兰芳总是先回家照顾、安顿好丈夫,深夜再返回学校帮助年轻教师备课。 在陈兰芳批改过的学生作业上,总有圈圈点点的评语和注意事项,字里行间透露出她对学生的关爱。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请教她,她总是一遍不会就讲两遍,两遍、三遍还不会,到第四遍她依然还是面带微笑,耐心讲解。课后她还找同学们谈心,给他们以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导。曾有一个女学生学习成绩有很大退步,陈兰芳找到她,抚摸着她的头说:“没有什么大不了,人生总有起起落落,只要肯努力,这些总会过去的。”在她的鼓励下,经过努力,这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快提升了。 陈兰芳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她的许多学生都难以置信,从陈老师的日常表现完全看不出她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与挫折。学生陈文燕说:“我们班初三时化学成绩在十四个班里排第十三名,初四陈老师接管我班后,化学课成绩直线飙升,提高到了年级第二名,平均分和第一名仅仅相差0.02分。她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总是带着和蔼的微笑,和我们打成一片,我们一直以为陈老师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已经毕业的2005级的一名同学从网上给师弟师妹们发来日志:“今天从媒体的报道中我才知道陈老师的丈夫是一位重病患者,当初陈老师给我们上化学课时,一点都看不出家里有病人,老师把自己收拾得十分整洁,很有气质,讲课严谨认真,思路很清晰,今天才感觉老师真的苍老了好多。老师真的很累,真的辛苦了!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多多体谅老师,拜托你们了!” 尽管生活中遇到了重大挫折,但陈兰芳在老师、同学们面前表现出来的,从来都是乐观向上的态度。从来没有人见过她愁眉苦脸、哀声叹气。每当同事和同学们问起她的种种困难时,她总是轻描淡写地带过,然后再面带微笑地诉说着丈夫的进步。陈老师在日记中写到:“常抬抬头,看看蓝天,看看阳光,就能感受到温暖,一切都会过去的,加油!” 当记者问及如何在照顾丈夫的同时还坚守教坛时,陈兰芳说:“回家照顾丈夫的时候,就心无旁骛地照顾他;回到课堂面对学生时,我的脑子里就没有他了。即使他还躺在医院昏睡时,暑假结束后我还是要求返校上课了。”作为教师,面对学生面对事业时,陈老师达到了忘掉自我、忘掉家庭的崇高境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陈兰芳的引领下,该校化学组教师学生业绩一直名列全县前茅,班级化学成绩更是遥遥领先。 陈兰芳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后,在公安民警家属之间引起了强烈反响。桓台县公安局党委委员、政功室主任王功训说:“警嫂们看到陈兰芳的事迹后,更加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了,我们的家庭关系更和谐了,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正能量。” 近十一年来,陈兰芳悉心照料瘫痪在床因工罹病的丈夫,从没有离开过桓台县,甚至没有为自己添置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可是逢年过节,她却早早为家人备好新衣,是女儿眼里的良母;十一年来,她从没有因为家庭事务耽搁过一节课,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教学成绩,是同事眼里的榜样,学生眼里的良师……这个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女人,用自己人性的光辉,铸起了闪闪发光的师德丰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