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新闻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鲁中晨报》:2014教育关键词

2015-01-1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字号:[ ]
2014年12月30日,《鲁中晨报》A02版,以“2014教育关键词”为题,报道我市教育工作。图片及文字如下: 时间走过2014,又是一年行将结束。这一年的淄博教育领域,发生了众多值得关注的事情,这些事情,都在用不同的实践和言论影响淄博教育前进的路径,但他们最终都共同指向一点——— 进步和希望。本报用六个关键词,回望2014,这些词是温度,是信念,是前行的力量。 记者 张敏 通讯员 杨肖2014教育关键词 【关键词】爱幼 2014年新建幼儿园16处 “吃兔子的狼到底该不该杀?” 在淄博市市直机关第二幼儿园课堂上,五岁多的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一个个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思维的敏锐和活跃让人欣慰。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开始初步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 记者了解到,该幼儿园带领教师深入研究幼儿区域和游戏活动,并获得省教育厅高度认可,获得研发省远程研修课程资源开发资格,成为全省仅有的六所入选幼儿园之一。她们用三个月的时间精心开发了《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专题资源,在全省取得广泛影响,受到全省同行的一致好评。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4年7月28日,淄博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淄博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淄博学前教育将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办园质量和办园水平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逐步向着公益、普惠、规范、优质发展。 2014年度,全市完成新建幼儿园16处,改扩建幼儿园67处,新建、改扩建完工率均为100%,332处幼儿园达到省定办园条件标准,占幼儿园总数的42%;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达到总数的7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以上,学前一年毛入园率100%。 在逐步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方面,今年,全市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投入资金13710万元,专项用于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以及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认真落实学前教育阶段资助政策,按照每生每年平均1200元的资助标准,安排资助资金1300余万元,惠及困难儿童1.1万余人等。 【关键词】平安 校园保安配备率100% 今年新学期开学季里,淄博市10余万中小学生收到了淄博市未成年人保护办公室、团市委、教育局和交警支队联合送出的爱心礼物——— 安全与青春同行手册折页。折页内容丰富:有交通安全常识,希望全体家长朋友和学校携手关注孩子上下学安全;有“平安行·你我他”交通安全反光贴;有温馨小提示,提醒学生将反光贴粘贴于自行车、电动车后部或书包正面,易于光线照射的地方…… 2014年,淄博市教育局做平安校园大文章,全方位开展了校园安全应急演练,增加配套安全设施,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净化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为淄博市在校学生和在园幼儿构筑了一张校园安全“防护网”,解决联系服务学生“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淄博市教育局联合市消防支队自2014年3月份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我是家庭消防小教员”宣传教育活动,600余所中小学校相继开设“消防小教员”培训课程,开展火灾危害性、消防安全标志标识、家庭生活防火、火灾报警、逃生自救等常识教育,提高了全市60多万中小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了广大中小学生火灾防范和逃生自救能力。 淄博市1211处校园应聘保安3806人,实聘保安3816人,做到保安配备率100%。保安人员把好学校安全第一道关,防止不法分子威胁、危害师生生命安全。除保安力量外,很多学校根据实际,还组织了强大的“家长志愿护校红袖章”队伍作为保障,尤其是上学、放学高峰时段,一部分兼职的“大爷大妈”红袖章义务巡防队员,主动配合学校开展安全引导和交通疏散,无私奉献守卫着孩子们的安全。 【关键词】励志240名品学兼优生获120万励志奖学金 2014年,淄博市市属高校240名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省政府励志奖学金120万元;各级财政投入1.4亿余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支付风险补偿金、贴息,惠及学生19万人次。这比去年多投入800多万元,增加约1.6万人次;为7897名学生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金额约5123万元,比2013年增加贷款金额近800万元,增加470人,有效缓解了高校学生欠缴学费现象。 …… 根据要求,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淄博市各市属高校设立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奖励资助全日制本专科高校(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该项奖学金全省每年奖励1万名,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 淄博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政策的实施,使得全市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一年1.4亿余元资助学生 学前教育阶段,全年各级财政投入学前政府助学金2100多万元,惠及幼儿3.2万人次。 义务教育阶段,全年各级财政投入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和城市的免课本费及其他财政资助资金近900多万元,惠及学生约2.8万人次。 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全年各级财政投入国家助学金1500多万元,惠及约2.1万人次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全年各级财政投入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免学费资金5800多万元,惠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5.9万多人次。 高等教育阶段,2014年,为我市5所高校1.2万人次学生发放国家奖助学金近2300万元。应贷尽贷 足额发放 4月27日下午,首位联合国和平小使者公益形象代言人阿尔法抵达高青县青城镇中心小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来了礼物。藏族新生代音乐创作型唱将嘎玛西周、全国的公益小使者部分代表也同车到达。 12月5日,在高青县教育部门的协助下,一名爱心人士为高青县50名家庭经济特困生捐款5万元,每名学生获得1000元爱心款。 …… 淄博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上学,教育部门还积极凝聚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寻求社会各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其中,有的商会今年继续捐助10万元,用于资助淄博市100名家庭经济困难及特别困难的学生每人1000元。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资金也近20万元,为100名普通高中学生免除了学费。 【关键词】视野 为学生打开世界的窗 2014年12月11日,淄博市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现场会召开。淄博实验中学、淄博一中、淄博四中、淄博五中、淄博十一中、淄博十七中、淄博十八中、淄博中学……在会上公布的39所国际理解教育实验学校名单上,许多重点学校名列其中,“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说起“国际理解教育”,可能有很多人比较陌生,通俗一点说,就是为增强学生对国际社会的理解的教育。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以开放、平等、理解、宽容、尊重、合作和共赢为核心理念,旨在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民族、国家、地区的了解和理解,帮助学生培养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学生全球参与意识和竞争能力。 早在2012年5月,淄博市教育局就出台《关于开展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淄博市教育局党委委员、专职督学高权介绍,今年,淄博市先后在“2014年全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研讨会”、“2014汉语桥—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上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经验介绍,淄博市教研室市级“十二五”科研课题《国际理解教育在高中教学中渗透策略的研究》立项并开题。各实验学校也开拓思路、主动探索,通过开展学科渗透、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特色活动打造等,不断提高学校国际理解教育工作质量。 “任何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任何一个地区的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教育事业要发展,我们也必须树立资源意识,也就是要整合各种资源,包括世界各国所有可以利用和借用的资源。我们要为学生打开一扇看见世界的窗。”淄博一中校长高雪长说,该校在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工作转型、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共享推动“外教乡村行活动”等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 临淄区雪宫中学深入整合学科课程,开发了图文并茂的校本教材《中西文化对比》;桓台实验中学将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学校课程,进行了班班有活动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探索。 在科研推动上,淄博市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理论研究,依托淄博市教研室成立了“国际理解教育课题开发”领导小组,重点组织开展市级“十二五”科研课题《国际理解教育在高中教学中渗透策略的研究》活动。 活动拉动方面,淄博开展多元文化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围绕国际视野和传统文化及地方特色,积极开发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系列校本课程,举办“模拟联合国大会”“齐鲁文化才艺展示大赛”等系列文化活动。 淄博还通过交流促进拓宽国际理解教育渠道,今年先后与加拿大、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10余所学校缔结为姊妹校并签订了友好交流协议,拓展了淄博市中小学国际视野和教育交流与合作新的空间。 “中澳之桥”项目也是一项旨在加强澳大利亚与中国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公益性项目。淄博市在2013年独立承办了“中澳之桥”项目,选拔张店八中等12所学校参与此项活动,2014年建立起了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机制。 对于接下来的国际理解教育发展,淄博市教育局党委委员、专职督学高权表示,学校要树立理念,强化责任,提升国际理解教育新境界;创新举措,夯实平台,推出国际理解教育新成果。实现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工作的共同愿景:让师生把世界当人生的舞台,拥有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抱世界的胸怀、感悟世界的心灵和行走世界的魄力。 【关键词】爱心 为特殊教育搭建无障碍网络环境 2014年,淄博特殊教育改革创新喜迎收获的一年,也是特殊教育提升发展的启动年。这一年,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全面完成,全市个性化、特色化的特殊教育学校课程体系初步建成;康复教育研究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省内外推广应用;《淄博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 -2016)》率先在全省启动实施。 各特教学校共开发盲、聋、培智、康复等类校本教材160余册。 其中,博山特教中心完成了“以智障为主多元教育对象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课程体系建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沂源特教中心共完成了10个学科88册校本课程的开发。张店区特教中心课程建设突出“生存教育”主题,研发的生存教育系列校本教材《语言康复》、《自我服务》、《居家生活》在第二届淄博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 更为可喜的是,借助淄博市教育信息化的领先优势,特教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也被信息化赋予科学高效管理。如淄博市特教中心搭建起全覆盖无障碍网络环境,初步构建起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特教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各区县特教学校电子化备课、网络化教研、数字化管理常态化,教师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课,学生用计算机和网络学习成为常规模式。 【关键词】创新 竞技科技项目硕果累累 2014年6月,全国创造力大赛组委会主任罗凡华宣布将3D打印作为全国第十届创造力大赛、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大赛的总决赛项目。2014年11月,淄博市首届中小学3D打印技术教育竞赛成功举办。来自全市13所学校的200余名师生参加了3D打印绘图、指定模型打印、自行设计和命题设计打印等4个竞赛项目的比赛…… 淄博科技教育工作坚持发展性、实践性、普及性、系统性原则,不断完善科技教育的管理体系、管理网络及评估机制,推进科技教育课程设置,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科技教育模式和方法。 科技教育创新的目标是普及。 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多少科学家,而是推进科技知识的普及。2014年,第十四届“布谷”科技节涵盖科技辅导员培训交流活动、科普活动校园行、科技竞赛活动、科技夏令营等四大系列十四项活动,参赛学校400余所,参赛人数7918人,获奖作品5600余件。参赛选手涵盖了城区、农村学校乃至偏远山区学校,涉及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个学段。50余万中小学生参加了“小哥白尼”科普教育图片巡展,参与率达100%。 科技教育创新的引擎是提高。 在普及科技教育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变“大锅饭”为“自助餐”。紧紧抓住科技师资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大幅提升竞技科技项目质量。2014年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科技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带来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名牌效应。2011—2014年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决赛,共获得“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155个,一等奖632个,连续四年蝉联全国团体总分第一名,实现四连冠;组织学生参加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5项,名列全国前茅;参加第28、29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34项,连续2年夺得全省第2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