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新闻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晨报》“身边的好老师”2:淄博市特教中心教师苏喜枝

2014-09-0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字号:[ ]
2014年9月4日,《鲁中晨报》12版,“身边的好老师”栏目以“淄博市特教中心教师苏喜枝:人生的美好在于感恩”为题,刊登我市教育人物通讯。图片及原文如下: 开栏的话:在第30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本报和淄博市教育局联合推出“身边的好老师”栏目,记者将走进淄博市部分区县的学校,走近“身边的好老师”,听听他们教书育人,为学生们铺就成才之路的故事。淄博市特教中心教师苏喜枝:人生的美好在于感恩 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不幸的孩子,他们不具备正常听力,也不能顺利地与人交流,但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这些孩子身边又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付出让这些孩子恢复正常,他们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来自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的教师苏喜枝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苏喜枝正在为学生做康复 她的专业精神感动家长 9月3日14:30许,苏喜枝正在办公室里和一名家长交流孩子的恢复情况。这名家长姓刘,她6岁的孩子有先天性言语障碍,此前去过多家医疗机构都没能让孩子康复。今年6月底,她把孩子带到了淄博市特教中心康复中心主任苏喜枝面前。 “说实话,孩子各方面确实达不到入校的要求,但是苏老师当场就决定,自己免费为孩子做康复。”刘女士告诉记者。 苏喜枝说,自己是个容易被打动的人,当时孩子无邪的笑容让自己做出了这个“不合规矩”的决定。 从6月底开始,按照苏老师的要求,刘女士先后3次带孩子来到办公室接受治疗。孩子从最初发不出“wang”音,到能够讲儿歌,再到基本康复,仅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刘女士说,“苏老师把每一次给孩子治疗的内容和问题都仔仔细细地记录下来,并且给孩子制定了非常专业的康复课程,让我们在家里也能帮助孩子练习。苏老师的专业精神让我们既敬佩又感动。” 她是孩子们的“妈妈” 当记者与苏喜枝谈起她的“孩子们”时,她说有一件“对不起孩子的事”一直埋在心里。有一天凌晨,班里有个孩子突发高烧,苏喜枝马上和另一位老师把孩子送到医院,孩子顺利打上吊瓶后,她主动留下来陪护。 “2:00左右,正是人最困的时候。孩子说要上厕所,我拿来痰盂,一只手扶着孩子,一只手给孩子脱裤子。过了一会儿,就在我以为孩子尿完了时,竟然发现内裤没脱,尿裤子了。”说起这事,苏喜枝懊悔万分,不断自责。 在苏喜枝的抽屉里,收藏着厚厚一沓孩子们写给她的信。 “记得有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因为家远没法回家,一个人躲在宿舍里难过。这时门开了,首先看到的是您挂着微笑的脸。您走到我面前搂着我说,‘想家了可以去我家’,我听后心里无限温暖。从此以后,每当周六、周日我不回家的时候您总是让我去您家。”这是一封孩子来信的节选,这封信曾让苏喜枝热泪盈眶。“我有两个妈妈,在家里我有一个妈妈,在学校我也有一个妈妈,她就是苏老师。” 她与责任、奉献同行 “责任同行”,这是苏喜枝建立的一个QQ群的名字,在这个群里,老师和家长们可以随时进行交流。“特殊孩子的家长也是特殊的,除了要对家长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还要给家长做心理工作,让他们能够树立信心。” 现在的苏喜枝不仅要教学,还要担负起康复中心的管理工作。“用爱心和专业帮助残障孩子超越障碍。”苏喜枝常常向整个团队传递这个理念。 当然,对孩子们的付出让苏喜枝收获了很多。在2009年7月,首届“心灵的声音”全国盲校学生讲故事大赛系列活动中,苏喜枝的学生刘晓钰获得了小学组特等奖。在比赛前的几个月里,苏喜枝一直陪在刘晓钰身边。 “孩子获得大奖,我和她都在这段经历中成长了很多。晓钰在比赛现场主动向别人问好,能够看到孩子成长,我知道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9月2日,苏喜枝在自己的QQ心情里更新了这样一段话,“昨天孩子们正式上课了,老师们为每个孩子做各项评估,做学期方案、月方案、周方案、日方案,这些方案和培训都是创造性的,老师们在边学边做中超工作量地忙碌着,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我感到自己是幸运的。”李娜老师说,“看到孩子从不会发音,到能说出1个字、2个字、3个字……到能讲出一个故事,这带给我们一种奉献的幸福感,正是这种幸福感推动着我们一步步前进。” 而对于苏喜枝来说,感恩之心是她奉献特教事业25年的原动力。“人生的美好在于感恩。”在她的电脑屏保上这样写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