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新闻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淄博工作》2014年第6期刊发赵新法局长理论文章

2014-07-1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字号:[ ]
编者按:2014年6月,《淄博工作》第6期“教育实践活动”栏目刊发赵新法局长理论文章《主动回应群众关切 深入推进实践活动》,图片及原文如下:主动回应群众关切 深入推进实践活动市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赵新法 教育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联系群众最广泛,服务群众最直接。自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教育局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紧紧聚焦教育系统“四风”问题,坚持上下联动抓整改,贴近基层问成效,紧紧围绕贯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学习教育、征求意见环节,市教育局党委坚持问题导向,走基层、进学校、入课堂、访师生,开展换位大体验、全面大检查、对照大思考,广泛听取和吸纳基层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截至5月下旬,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和各级“四风”问题表现,分类查找出纠正“四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促进全市教育改革发展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122条。其中,“四风”突出问题22条,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11条。市教育局党委坚持立说立行、立行立改,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逐个突破,终端问效。 一是加快解决“入园难”问题。市教育局党委积极巩固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果,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着力破解普惠性幼儿园规划建设、落实学前教育投入、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扩增优质资源等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构建定点划片、方便就近入园的普惠性幼儿园布局,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和入园幼儿比例实现逐年提升。加大学前资助力度,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等适龄幼儿入园。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基本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努力做到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保发展。各级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更加合理。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2014年,计划新建幼儿园16处,改扩建幼儿园67处;计划三年新建幼儿园37处,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164处,全市75%以上的幼儿园达到省定办园标准。市级示范及以上幼儿园达到50%;80%以上的镇中心幼儿园达到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截止目前,我市已创建省级学前教育先进区1个,省级十佳幼儿园8处,省级示范(实验)幼儿园132处,市级十佳幼儿园59处,市级示范幼儿园214处,通过省级认定的镇(街道)中心幼儿园75处。在此基础上,通过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扩增优质园的比例,扶持薄弱园加快发展,推进幼儿园晋类升级、办园质量提升,让淄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 二是进一步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长期以来,中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近年来,我市中考凸显出的考试科目多、总分分值偏大、学生课业负担重等问题,也被广大群众普遍关注。在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环节,市教育局针对现有中考制度存在的各种问题,广泛听取来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初中学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学生家长、社会群众等多个层面的意见和建议,反复研究论证,确保政策改革更加科学、合理。5月12日,《淄博市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意见》正式颁布施行,招生政策改革将学业考试科目分为考试科目、会考科目和考查科目三种类型;突出语言学科的实际应用,英语考试中增加口语测试,与听力考试一起采取人机对话模式进行测试;考虑到学科的一致性,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不再单独作为一门学科进行考查,而将其分别并入相应学科考试并占一定分值,考试组织形式不变;考虑到学生品行表现与考试评价的吻合度,提出取消思想品德纸笔考试,采取日常评价与课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评价结果纳入基础素养评价;实行网上报名、网络问卷、网上报志愿和网上录取,这些措施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引导学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着力破解中小学择校和大班额等热点、难点问题,维护教育公平。 三是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市教育局党委致力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县域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力促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范农村学校撤并程序,使学校建设与农村人口流动相适应;实施城区新建居住区学校幼儿园建设工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缓解城区入学压力;通过学区制、学校联盟等有效途径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目前,临淄区已率先通过国家验收,成为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张店区、淄川区、桓台县3个区县正在积极接受全省、全国验收,力争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推动落实《普通高中学校优质特色发展工作任务》,增强普通高中自主发展能力,鼓励学校根据普通高中教育性质和任务,立足传统文化、地域特点、学生发展要求与教学现状,形成具有独特文化和教学特色的普通高中。积极探索基于入口和投入的办学质量评价制度,实施普通高中社会满意度测评,引导全市普通高中重品位、促活力,既“优”又“特”,双轮驱动,注意内涵发展。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2014年规划改造项目155个,改造面积18.67万平方米,其中校舍类87个,改造旱厕44个,改造食堂餐厅24个。完善校舍安全预警机制和隐患排除机制,建立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抓好教育重点工程建设。实施淄博三中新校、淄博实验幼儿园新园、淄博七中综合楼等重点工程项目,确保建成安全工程、优质工程、廉政工程。同时,完成市属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提升任务。截止目前,全市普通中小学达标学校369所,基本达标学校109所,达标率为77.20%;特殊教育学校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的为3所;职业学校通过国家级认定的4所,通过省级认定的2所。落实学生资助政策。贫困学生亟需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特别是贫困幼儿和贫困高中生,因其花费相对更高,对其帮扶力度也应相应加大。市教育局党委将落实各学段学生资助政策,加大学生资助日常监管力度,进一步增强帮扶的便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将资助资金发放给最需要的学生,力求好事办好。要切实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落实服义务兵役大学生的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有关资助政策。做好“爱心一日捐”、校内资助及社会捐赠等的引导和管理。加强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开展区县学生资助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 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市教育局针对教师队伍配置不够均衡,结构不尽合理,素质能力不能适应教育需要等问题,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多措并举、稳步推进”的原则,不断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全员继续教育,采取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名师名校长培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式,使城乡教育队伍差距不断缩小,初步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深、相对稳定的教育队伍,为教育公平打下坚实基础。正式启动师资配备与建设标准化工程。研究印发了《关于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等文件,加强人事制度建设,科学核定教师编制,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通过实施学校间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办学体制改革,优化农村教育队伍,消除农村薄弱学校;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教育提高工程,采取骨干带动、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策略,利用中国教师研修网平台,采取网络远程研修和校本研修方式,每年组织近万名农村教师、校长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开展教育队伍建设年活动。近年来,市教育局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将教育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心,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全市教育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全面实施“教育队伍建设年”活动。全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教育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专业化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四项任务”,通过论坛、培训、交流等多种途径,不断加强教育队伍素质建设。扎实开展校长教师支教轮岗工作。高度重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市教育局通过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教育队伍均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对实施学校间帮扶、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提出要求。全市选派一定数量的城区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在广泛征求区县和基层学校意见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截止目前,全市参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人数1312人;组织送教下乡69次,参加送教下乡人数1016人;组织送教研下乡212次,参加送教研下乡人数1058人;建立帮扶结对学校241所,建立名师工作室121个,进一步促进了全市教育队伍均衡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