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新闻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大众日报》刊发临淄区教育消息

2014-12-3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字号:[ ]
2014年12月17日,《大众日报》22版,以“村里来了‘洋老师’”为题,刊发临淄区教育消息,文字及图片如下:阅读提示 今年11月,临淄区3名外籍教师分别走进稷下街道、金山镇、齐都镇的农村学校,为农村孩子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至此,临淄区在淄博市率先实现“外教乡村行”活动区域全覆盖。外教独特新颖的教学方式、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给农村学校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促进农村英语教学水平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淄博市于2011年启动“外教乡村行”活动,旨在促使外教资源全区流动,智力共享,推进农村教育国际化,均衡城乡教育资源。临淄区率先实现“外教乡村行”活动区域全覆盖村里来了“洋老师”本报记者 杨淑栋 本报通讯员 宋以生 别开生面的英语课 11月20日,记者来到临淄区稷下街道永流中学,英语老师张禹桐为记者播放了外教授课的课堂录像。 11月1日上午第3、4节课,永流中学的多功能教室里传出了动听的英语歌声,来自临淄益中外语学校的美籍教师Denny正在为初一年级的学生上一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记者看到,Denny夸张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总能逗得学生哈哈大笑。 而在齐都镇中心小学,来自临淄现代双语学校的喀麦隆籍英语教师Ebong更是带着他的20多名双语学生走进农村学校,在音乐教室里上起了英语课。大家撤掉桌椅,两个学校的学生围成一圈,展开单词分类比赛,积极参与者和胜利者还能赢得糖果、笔等小奖品。 记者从临淄区教体局了解到,10月31日,临淄区启动了今年的“外教乡村行”活动,组织优秀的外籍英语教师送教下乡,与农村学校师生交流,提升农村英语教学水平,均衡城乡教育资源。 “农村学校经费有限,聘请外教成本太高。农村孩子不像城里孩子一样那么容易就能接受到国际化的英语教育。因此,‘外教乡村行’这类活动是很有必要的。”永流中学校长杨延龄说。 在今年临淄区的“外教乡村行”活动中,除了Denny和Ebong,还有来自临淄外国语学校的Blair,他们分别到永流中学、齐都镇中心小学、金山镇边河中学进行授课、交流。 据悉,自2011年淄博市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外教乡村行”活动至今,临淄区已完成外教送教下乡活动20余次,覆盖了全区10个镇(街道)的20多个农村学校,率先实现了“外教乡村行”区域全覆盖,在全市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中外师生碰撞出火花 “外教跟我们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更擅长寓教于乐,让学生们轻松快乐地学习。”谈起“外教乡村行”活动,张禹桐颇为感慨。她告诉记者,当天英语课教授的是介词用法,平时老师们多是通过PPT播放例句,用以题带练的方式来教学生。但是,这次外教却是放了一首名为《on,in,under,by》的英文歌,同学们学完歌也就学会了介词的用法,生动的授课形式可以让知识记得更牢固。她表示,自己以后也会多尝试这样的教学方法。 齐都镇中心小学的英语老师焦爱玉也深有同感。她说,小学英语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而不是看学生会做多难的题目。“外教乡村行”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有很积极的作用。 不仅老师收获颇多,学生们同样受益匪浅。“我们还是第一次上外国老师的课,他说他的中文名字叫曹操,喜欢看《西游记》,我们觉得他特别亲切。大家学得很开心,感觉轻轻松松就能学到很多知识,而且印象很深。”一说起外教,永流中学初四一班的孙晓俊依然觉得很兴奋。她说,过去上英语课是在压力中学习,而外教则让大家在欢乐中学习,最重要的是知识记得更牢固。 “外教来上课让我们这些农村孩子长了见识,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我们很喜欢这样的英语课,要是上初一时就有这样的活动就好了。”孙晓俊说着,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但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有部分老师担心,过于开放的教学形式可能对学生成绩造成不利影响。他们认为,外教的教学方式有可取之处,但不宜照搬套用,老师们还是应该结合国内考试形势,把握好一个“度”。 “送教下乡”促进教育均衡化 送教下乡,授之以渔。“外教乡村行”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把国际化的英语教学方式传播到农村。近年来,外教下乡行动成效显著,但是师生们普遍感觉这类活动的次数和时间太有限了。 临淄区教育局政工科科长陈德亭介绍,“外教乡村行”活动每年由教育局牵头组织,像这样的集体组织行动每年不过一两回。他坦言,农村教育国际化单靠政府部门组织是远远不够的,“外教乡村行”活动旨在穿线塔桥,帮助农村学校与优秀外教建立联系,自发形成良好的教学合作关系。双方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和时间安排交流活动,使外教资源在全区流动起来。 据了解,本次“外教乡村行”活动作为临淄区“送教下乡”举措的一部分,除了3名外教,还有59名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区名师参加。活动采用“名师上一节课、送教学校老师讲一节课”的方式,教师之间交流活动,互评研讨,共同提高。 近年来,临淄区多措并举,“软硬兼施”,在完善农村学校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软实力提升。推动教育管理干部挂职交流、教师支教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组建了“一对一”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和片区教研共同体,并安排500余名教师以及省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参与支教、送教活动,130余名学校干部参与城乡交流,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2013年底,临淄区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认定,成为淄博市第一个获得“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区)县”称号的区县。2015年,临淄区将继续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作为工作重点,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到优质教育。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