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之声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新闻 > 校园之声
校园之声

推进教育信息化系列报道:让学生因我们的改变而更加精彩——淄博一中教育信息化纪实

2014-12-2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办公室 字号:[ ]
让学生因我们的改变而更加精彩——淄博一中教育信息化纪实 如果说当初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现在,信息技术作为必要手段,则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全新的变革。这种变革在淄博一中正在发生。 理念引领 传统教学方式下,“教”与“学”两方面总是在低效运转:面对一个班级的五六十人,老师只能采用重点调查或随机抽样方式,来大致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课上十分钟的检测,教师要拿出两节课时间来批阅,成绩汇总,问题提炼,更是烦琐;试卷讲评,一个学生哪怕只有一两个题不会做,也不得不跟着全班同学听老师讲解完所有的题目;对于日常的知识疑难,老师很难有时间一一帮助学生解答…… 当下的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信息技术已经快速融入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全球一体化也因大数据而如虎添翼;二是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并努力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让人生活得更快乐、更幸福、更出彩;三是《21世纪技能》告诉我们必须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与创新技能、数字化素养技能、职业和生活技能。而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被拒之于学校教学藩篱之外,多维学习时空与传统课堂之间总横着一道森严的壁垒,这与时代的迅猛发展极不“俱进”。 如何让幸福教育的理想行走在学生的人生之中?如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创办面向21世纪的教育? 学校提出,改变学生的学习工具,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走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之路,圆一中的强校之梦、教育之梦。 项目推进 2013年初,淄博一中积极响应市教育局的号召,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办公室,出台了《淄博一中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2014—2016)》,建设装配了自动录播室、微课录制室、课例研究室、多媒体集体备课室、校园电视台等教学设施。使用今目标平台、安装一卡通系统、推广云盘的使用、购置软件充实题库、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校园监控覆盖、推介应用魔灯平台、开通飞信公众账号、采购智慧教学平台、应用蠡风办公平台、增加移动联通带宽、采购教学资源系统、建设宿舍考勤系统、采购学生电子书包等工作有条不紊,配套进行。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没有现成模式,怎样走自己的特色之路?考察和论证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脑力劳动。从2013年11月下旬开始,淄博一中先后选派19批150人次外出学习考察了上海闵行二中、上海古美中学、北京海淀区实验二小、威海一中、潍坊昌乐一中、淄博开发区实验小学等12所学校、聆听了华师大祝智庭教授、华南师大焦建利教授、上师大黎加厚教授、北师大李玉顺教授等全国知名专家的报告;接待了市内外4所学校领导老师到校沟通交流、智慧碰撞。 在教学软件平台的采购上,当时软件公司多采取运营的方式进行,学校考虑到博山地区的实际经济状况,确定了“学校采购软件平台和无线覆盖,自主研发教学资源,学生自带电子书包,免费使用平台和资源”的基本思路。按照这一思路,学校从2014年3月下旬开始,先后考察了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地区的七家公司。2014年8月,上海易教智慧教学云平台落户淄博一中,成为我市高中学校首例免费提供学习资源的平台,校园网主干线路由千兆升级为万兆,移动、联通双线路网络接入校园,高2014级30个班的高密度覆盖网络,实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完成了课前、课中与课后的一体化推进。 课堂是主阵地,不管怎样改,信息技术和先进设备必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因此,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第一指向是运用技术、聚焦课堂、打磨细节、提高质量。淄博一中先后承办了鲁中半岛联盟层面的同课异构课40节、翻转课堂展示课5节,承接市教研室的公开课7节,与威海一中组织同课异构课18节,学校层面组织的观摩课、展示课4节和智慧课堂评优课15节,累计89节。2014年,从多媒体课,到电子白板课,到翻转课堂课,再到智慧课堂课,在网络环境下,借助平台、平板进行学习,师生互动无障碍,教学反馈高速度,课堂效率高效化。 30个班,全年级学生,不是一种感性的试验,而是一次理性的实施。运行之初,学校就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电子书包应用于教学,不应是家庭富裕孩子的专利,而应该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权利。从2014年暑假开始,学校就安排专人,深入学生家庭,实地考察,最终确定了148名学生享受国家资助,圆了“平板”梦。 精彩呈现 崭新的智慧课堂带给我们诸多的精彩: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师生的互动更多了,学生的展示更好了,目标的指向更强了,教学的效益更高了。 智能诊断,有的放矢。智慧教学云平台的优势之一是数据分析,让我们在占有大量数据的基础上能很好地实现智能诊断。依据课标、研究学情,对知识点解读,建立起分类分层题库,学生个性化选择测试题,教师根据数据分析命制跟踪训练题目,学生自测查缺补漏,教师针对性辅导,教师根据数据命制达标检测题来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等。 时有所得,呵护心灵。传统教学中关注的是分数和名次,智慧教学将更多地关注知识、能力和方法,特别是实现了“一对一”,不同基础的学生就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上实现最好发展,跳一跳能够得着,拼一拼能有收获。营造了由内到外的氛围——学有所教,练有所用,疑有所解,惑有所释,感有所发。 优化环节,突破瓶颈。预习与备课,平台推送学案,学生网络提交,教师在全面掌握每个学生预习情况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备课;回答问题,学生将答案提交到平台上,教师作典型点评;当堂训练,学生答案直接显示并统计数据,教师即时获取每位学生的测试情况;同步思维,学生看到的就是老师想让他们看到的内容和问题;提高参与度,展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全体参与;试卷讲评,学生根据自己出错的题目观看微课,或自查自纠;课件利用,平台将课件直接推送到学生平板上,每个学生可以即时观看,并能在课后随时查阅;错题整理,将错题自动放入网络错题集,方便学生随时查阅,也便于教师掌握学情,跟踪指导;个性指导,通过平台上的“网络作业”可以给不同的学生推送不同的题目;完成作业,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观看微课或向教师求解。 从2013年初起步,在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中,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完善也助推了淄博一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和肯定。 2014年4月,在全市2013年微课程设计与创作大赛中,淄博一中被评为微课程资源建设突出贡献奖单位。 2014年6月,高考成绩揭晓,淄博一中重点本科上线545人,较上年度多161人,军检线以上768人,较上年度多170人,两项指标的提升幅度均居全市首位,1人荣膺全市理科第一名。 2014年11月,在全市普通高中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上,淄博一中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被表彰为2013—2014学年度普通高中课程与教学工作先进学校。 2014年12月4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视察淄博一中教育信息化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王顶岐,副主任王法亮,秘书长刘秉敏,副市长许建国,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赵新法等领导深入教室观摩智慧课堂。 2016年8月,90个教室实现高密度无线覆盖,全校学生实现“一对一”学习。这是淄博一中未来两年的目标和任务。高雪长校长说:“办学校,办教育,担当与责任当推首位。惟有为学生的未来着想,惟有为教师的发展着想,才能有学校的高品位和高质量。我们只想踏踏实实做事,为的就是把一中办好,让学生受益,让老师幸福,让百姓自豪。”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