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山东教育报》2版头条,以“山东张店:让优质教育资源强力辐射农村学校”为题,刊登我市张店区教育通讯,图片及原文如下:探索“多元办学”新模式,“扶弱”行动不搞盲目撤并“一刀切” 山东张店:让优质教育资源强力辐射农村学校通讯员 张桂玲 翟鹏德 “马尚镇九级塔小学并入凯瑞小学,为凯瑞北校区;潘庄小学并入潘南小学,为潘南北校区。”近日,马尚镇九级塔和潘庄的村民们都在激动地争相传递着张店区教育局刚刚颁布的这一“新政”。家住九级村的刘先生高兴地说,按照划片招生范围,孩子应该在本村上学,但他更希望明年即将入学的女儿能到附近教学质量相对更好的凯瑞小学学习,听到九级塔村小并入凯瑞小学的消息,他的脸上乐开了花:“区教育局这一英明决策,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以后我们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入好学的机会了!” 据悉,这是淄博市张店区教育局在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直属管理,选派优秀校干在中小学任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向农村教育倾斜力度的新举措——“扶弱”行动不搞盲目撤并“一刀切”,而是以强化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的方式,探索实施“集团化办学”,以及构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办学新模式,强力推动农村学校快速提升办学水平的良性发展。 据张店区教育局副局长邹云慧介绍,当前全国有很多地方脱离当地实际,盲目大兴“撤并学校风”,造成了部分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交通安全隐患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等诸多问题的出现,基于此,张店区教育局特别制定了“规划布局调整“16字方针”:“合理布局,以生为本;统筹规划,优化配置;提高质量,群众满意”。目前,根据当前全区城乡居民分布及各学校在地理位置、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等方面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了“集团化办学”与构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的方式,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连锁”效应。实施“集团化办学”主要针对的是学校建校历史较短,校园环境及硬件设施条件较好,距离优质校较近,但管理水平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如九级塔、潘庄小学,分别划归为凯瑞、潘南小学的分校区。淄博商贸学校、张店成人中专统一划归为淄博信息工程学校分校区,实行集团化管理。构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则是根据部分距离城区较近办学但水平有待提升的农村学校而设。包括祥瑞园小学与大张学校、西六路小学与镇东小学、人民东路小学与乔庄小学、张店七中与中埠中学、张店区实验中学和南定中学10所学校,近日结成了“共同体”。邹云慧说,此举的目的在于“通过互派校干、教师,资源共享等方式,将优质校成熟的理念和方法带给农村薄弱学校,以达到迅速改变和提升农村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目的。” 现在凯瑞分校区具体负责日常管理的石春霞副校长告诉记者说,凯瑞小学与九级塔小学同样位于淄博新城区,虽然只有一路之隔,硬件设施条件也差不多,但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却存在较大差距,九级塔小学软实力明显不足,所以每年在招生时,总会有不少村民到凯瑞小学去“软磨硬泡”,希望能允许孩子就读,既干扰了凯瑞正常的招生秩序,也影响了九级塔小学教师的工作热情。现在走“集团化办学”之路,可谓是“双赢”之举。石春霞说,目前,自从九级塔小学正式成为凯瑞小学的分校区,师资初步重组并融合、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后,她作为具体分管者首先做的工作就是将凯瑞小学总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引入到分校,从教学常规管理和规范制度入手,今后将逐步将总校的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移植过来,最终实现同步发展。 “从‘九级塔村小教师’变为‘凯瑞教师’,不仅是称呼上的改变,单单是石校长给我们培训的‘交往式教研’和‘交往式备课’,已足以让我们感觉到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教育生活。”与周庆云老师的感受颇同,凯瑞北校区的老师们都表示,面对新的管理,新的文化,新的培训,新的挑战,老师们都在经历着一场静悄悄的“蜕变”。“不论是从师资方面,还是物质支持方面,我们都注重向分校倾斜,以求用最短的时间缩短差距。”潘南小学副校长翟凤也表示,虽然合并以来的“融合期”还很短,但总校“金色潘南”的品牌效应已在分校初见端倪,学校精神面貌正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探索多元化办学的目的在于提升每所学校的办学效益,在于让农村每个孩子都能跟城区的孩子一样,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所以不能盲目跟风搞‘一刀切’式的撤并学校之路,须因地制宜,灵活调控。”张店区教育局局长毕作坤告诉记者,每次在作出决策之前,教育局都要经过深入调研、反复磋商、充分论证,以确保“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探索尝试多元办学模式,确保学校布局与学龄人口居住分布相适应,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前张店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要强化每一所优质校的辐射力,扩大优质资源辐射面,让更多的农村薄弱学校受益,才会更快更稳地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毕作坤表示,充分发挥优质校的教育教学优势和品牌效应,输出教育管理、办学思想、学校文化,实施人员重组,盘活学校存量“资源”,必然会加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力度,实现为农村学校发展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促进张店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