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践行党员标准 聚力脱贫攻坚 ——记淄博市教学研究室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驻沂源县西里镇前西里村第一书记刘发德
索引号: 11370300004224677M/2019-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19-07-15 发布机构: 淄博市教育局

践行党员标准 聚力脱贫攻坚 ——记淄博市教学研究室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驻沂源县西里镇前西里村第一书记刘发德

发布日期:2019-07-15
  • 字号:
  • |
  • 打印

近日,省委在济南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暨表彰大会,会上宣读了《省委关于表彰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我局派驻沂源县西里镇前西里村“第一书记”刘发德被表彰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2015年6月,刘发德同志受组织选派到沂源县西里镇蝙蝠峪村任第一书记。2017年6月任期届满后,经个人主动请缨,又被选派到沂源县西里镇前西里村任第一书记。四年来,他立足脱贫攻坚一线,严格践行党员标准,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先后被授予“淄博市‘时代先锋个人’”“服务群众好书记”“振兴淄博劳动奖章”和“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心中有责任——严自律,作表率

树好单位和党员形象

“组织把我们派到村里来,就是组织相信咱,咱得严格践行党员标准,维护党的形象。”这是刘发德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刘发德在两个帮包村的四年时间里,从穿衣打扮,到言谈举止,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说泄气话,不发牢骚言,听到有损党的形象的话都会予以制止,耐心说服,看到有损党的事业的行为都会坚决纠正和斗争。用当地组工干部和老百姓的话说,“刘书记充满正能量,是党的好干部。”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帮包村的党风和村风越来越正,村“两委”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为干事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第一书记’,一言一行,代表的绝不仅仅是个人,关乎派出单位的形象。”作为淄博市教育局派出的“第一书记”,刘发德心中始终装着这份责任。因此,在驻村工作中,他以思想引领思想,以状态影响状态,把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出来了。“共产党人最怕认真二字”,刘发德书记不是来村里走过场的,也不是来村里镀金的,而是踏踏实实的在村里住下来,走访调研,跑资金,跑项目,即使面对各种压力和困难,也从不退缩。他80多岁的老父亲因脑出血、肺气肿等疾病先后住院20余次,有两次处于病危昏迷状态;他的儿子处在升高中、考大学的关键阶段;2016年初他的脚被严重烫伤,50多天靠双拐行走……面对这些压力和困难,他始终坚持严守岗位、吃住在村,有时候一住就是十几天,最长的一次连续住了40多天,连村里的盲人都能通过脚步声知道是他们的刘书记来了。面对此情此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里的党员都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干出点名堂,绝不辜负刘书记的一片苦心。刘发德同干部群众战天斗地,硬是在村南荒山的悬崖上打通了生产路,为村庄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胸怀众乡亲——办实事、解难题

同广大群众心连心

“村民认干不认说,我要多办实事好事”,四年来,刘发德同志始终把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作为帮包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山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靠天吃饭的现状急需改变。刘发德到村后,先从群众最关心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起。

在蝙蝠峪村,他前后争取各类资金260余万元,硬化连村路和户户通15公里,安装路灯105盏;争取捐助资金5万元,完成中心村的绿化美化工程,实现道路硬化亮化全覆盖;争取资金5万元,打深井2眼,让村民吃上了放心水、长流水;争取资金20万元,购买设备、资助学生,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多次到村开展捐书助学、帮扶结对等活动,先后开展“手拉手”、捐书助学、外教进村授课等活动,扶贫又扶智,为山村的明天带来了希望。

在前西里村,他积极筹措资金近200万元,硬化连村路1.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5盏,安装直饮水设备2套,村民饮水安全得到了保障,争取并实施了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他还争取项目资金和帮扶资金近百万元,建起了600余平方的党群服务中心,同时配备了价值40余万元的办公设施……

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后,为解决村民苹果销售难题,他通过组织现场采摘、包树采摘、发动学校教师积极订购爱心果、参与“为沂源苹果代言”活动等多种方式,每年为村民销售苹果10余万斤,扩大了沂源苹果的品牌影响力,丰富了第一书记的工作内涵。

村里贫困群众的生活也一直是刘发德书记的牵挂,他除了多方联系,改善基本生活条件外,还积极落实政策,先后为两个村68人申请了低保五保,为57户村民完成了危房改造,为5个孩子落实了教育扶贫政策……80多岁的老大娘司纪英说:“刘书记真是个好干部,他比我们的孩子都想得周到,他就是我们穷人的亲人。”这个时候,刘发德同志总是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就是想为他们多办点事,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

做事勇担当——谋长远、促发展

为实现“双脱贫”找出新路子

刘发德说:“大河有水小河满,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把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在两个村,他都发展起了集体经济项目,通过股份制形式,村集体和贫困户都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分红收益,实现了村集体和贫困户“双脱贫”。

在蝙蝠峪村,刘发德把工作重点放在生态养殖场建设这一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上。为了建成这一项目,他个人垫资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为了节约建设成本,他和村“两委”干部亲自跑,亲自干,一干就是10个月,终于把投资200余万元的高标准生态养殖场建成了。蝙蝠峪村党支部书记王玉军深有感触地说:“刘书记克服种种困难,和我们天天拼在工地上,争取了各类资金100余万元,才把这个项目干成了,我们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了零的突破,达到十余万元,贫困户也能有稳定的收益分红,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项目经营好。”

在前西里村,刘发德也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村集体和村民增收难题上。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建成老劣果园改造示范园的基础上,他积极争取价值19.2万元的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帮助村民种出好水果,为村民增收奠定了基础。为了促进村集体增收,他牵头规范收取了各类承包费,通过规范的招投标程序,盘活了村集体资产,利用盘活资金在党群服务中心楼顶实施了20KW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了村集体收入稳定突破3万元。

驻村四年,刘发德甘当扶贫路上的领路人,筹集各类资金物资600余万元,实施惠民项目20余个,使昔日贫穷落后的沂蒙革命老区的两个小山村变了大模样,真正实现了“双脱贫”。如今,刘发德的第二个任期也即将结束,但是“脱贫不脱责任,更不能脱情感,我会一直关心关注着两个村的发展”,刘发德如是说。就这样,刘发德以自己剪不断的殷殷“扶贫情”,用心、用情、用力,为两个帮扶村新上了一个个项目,为村民办了一件件实事,展现了第一书记的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