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进一步落实《淄博市中职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建设工程(2023—2025)人选培养方案》,市职业教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推出“职教育人 书香筑梦:淄博中职“三名”工程人选读书分享”专栏,让阅读更加紧密地融入职教教学研究工作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读《校园里的有效沟通》有感
淄博市工业学校 朱菲菲

风可待,然育者之责不可待,以心为翼,逐沟通之辉,方使桃李盛于教育之春。 ——题记
“老师,下学期您还会继续做我们的班主任吗?”我们班小翼问。我开玩笑地答道:“你们这么急着换班主任啊?”她讪讪地说:“不是我,是那些男生,他们觉得你管的太多,以前偷摸抽烟,自从您来后,烟都不敢带了……”这个回答让我哭笑不得。日常与学生相处融洽,孩子们总把“菲姐”挂在嘴边,因为这点儿小事居然想“换了我”,我必须重新反思与学生的“关系”。
崔佳老师在《校园里的有效沟通》一书中开篇提到:“教育学就是关系学;处理好师生关系,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其实,建立一段指向学生成长的良好师生关系并不容易。即便如此,作为一名中职班主任,我也要有“等风来,不如追风去”的信念和勇气。
接纳即认可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慢的事业,而且学生成长本身也是一个迂回曲折的过程。认识这个真相是前提,然后给与一次一次的‘无条件接纳’,学生会在这份接纳里慢慢成熟”。这是崔佳老师在本书第一章“接纳学生”中提到的话。每次育人过程中遇到难题,我都会用这句话来抚慰自己,提醒自己保持耐心和信念,每一个学生都有成长的潜能。
我是这个班第三任班主任。接班之初,我似乎是他们班级生活中的又一个“过客”,时常感觉这是我带过的“最难接手”的班级,学生没规矩、上课沉闷,班级风气冷漠、班委松散,家长配合度不高……有时忍不住感慨“二手班”就是难带。尽管如此,我依然试图拉近与他们的关系。班里每个学生过生日,我都会悄悄放在他们桌子上一瓶可乐;我为他们记录生活点滴,他们的名字不止一次出现在我的日记里……学生似乎毫不为之所动,我在班里讲过的问题总是重复发生,不自觉间,我的“怨气”越积越多,终有一天,我累积在心底的委屈和怨气爆发了,我付出那么多,为什么换不来他们的回应?在他们面前我泣不成声,可我的眼泪似乎并没有打动他们。这是为什么?
崔老师在开篇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你接纳你的学生了吗?这句话像一道灵光照亮了我的困惑。深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意识到,尽管我为学生们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并未完全摒弃对他们的偏见,并未从心底里真正接纳他们,面对问题总是习惯性抱怨。学生们不能完全接纳我,也在情理之中。
我意识自己的问题,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态度和方法。崔老师书中提到:“无条件接纳,接纳的是他们反复无常的情绪;接纳他们一塌糊涂的成绩;接纳他们调皮捣蛋的样子;接纳他们不可一世的骄傲;接纳他们不谙世事的自负;接纳他们挑战规则的勇气。”
事实上,在我从心底主动接纳他们以后,他们也在慢慢接纳我。每当班会课上侃侃而谈时,总能听到他们认真的回应,感受到他们专注态度后接纳的眼神,渐渐地,男生们会愿意主动找我分享他们的烦恼,女生们会与我分享他们的小秘密,我们的默契越来越足,心越来越近。摒弃消极姿态,主动接纳学生,只有让自己靠近风,融入风,才能与学生共生长。
关注即赋能
“豪哥”是我接班后注意到的第一个男生。开学第一天,因为发型不合格被学校通报;开学第二天早上,他旷操在宿舍睡觉;开学第三天课外活动,他在厕所抽烟……他成功成为我的重点关注对象。
崔老师倡导:关注即关爱,关注即赋能。之后的日子,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豪哥”的关注:针对他早上经常旷操,我让他负责班级早晨领操;他总不完成作业,我让负责小组作业收交……在我积极的期望和关注中,他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有次,他写信告诉我:“老师,从小到大,没有老师信任我,让我当组长,负责一个小组的学习。更不用说,让一个从来不跑操的人当体委,负责一个班的跑操。”效果是显著的,“豪哥”带领的小组连续两周被评为金牌小组,一学期下来,这个“问题少年”再没旷操,学习成绩一跃进入班级前十名。
“你的眼睛就是雕刻工具,它关注的方向决定了赋能的多寡。”正因为始终保持对学生积极关注的状态和习惯,多看学生做的好的地方,少看做的不好的地方;多看学生需要的地方,少看捣乱的地方。让我们班每一个“豪哥”都被成长赋能。
关爱即暖行
“追风”过程中,爱就是那股最强大、最持久的动力源泉。书中多处提及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在有效沟通中的关键作用,我不自觉联想到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温暖瞬间。
宇轩是我们班最英姿飒爽的女生,短短的头发、酷酷的样子,总以最高冷的姿态出现在教室里。有一次,学校违禁品检查,发现她随身携带手机。按照学校规定,需要家长到校签字,记入违纪档案。听说妈妈要来学校,一向“高冷”的她默默地留下了眼泪。那天是她的生日,晚上,我悄悄送她一个惊喜——迷你版生日蛋糕,并告诉她,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犯错,这个“错误”其实是我们成长中宝贵的礼物,能接纳错误并敢于改正就是成长。我们在教学楼昏暗的角落里一起许下成长的愿望:16岁,让自己有一个崭新的开始。那天开始,她不再高冷,还经常找我聊天,给我讲她以前的事情,我们的关系越来越近,配合的越来越默契。
崔佳老师在书中谈到,“如果说接纳和赞赏是意识形态的,关爱就体现在行为形态上,是学生亲眼所见、亲身体验到的行为。想给与学生真正的接纳,老师就要给与大量的关爱”。有时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情,对孩子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这种因爱而生的信任与尊重,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读《校园里的有效沟通》,让我对在教育旅程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无条件接纳的心态以及赞赏和关爱的情态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坚信,“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愿我们都成为育人道路上勇敢的追风者,与学生们牵手前行,让每一个学生在爱的呵护中茁壮成长,绽放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