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教育局
教工之家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服务 > 教工之家
教工之家

全市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优秀教师案例展播③博山区第六中学商杰

2018-10-1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字号:[ ]


润物无声  凌云有志

商杰,博山六中语文教师。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十九年,班主任工作十五年。

“三尺讲台承载爱与责任,数载年华写就幸福人生”是其职业追求。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淄博市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学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德育讲师、巾帼技能标兵等。一直坚信做教师,唯情怀和业务不可辜负,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位能创造精彩的班主任。


读书,我还在路上

“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书香。读书已经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给自己一点点时间,让自己徜徉在书的世界里,在字里行间汲取营养,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份内在的韵味。”   ——《给自己留一点读书的时间》

这是我每日极力的追求。

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留给人的印象大多是传统、浪漫、完美、优雅、博学。“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整个教师群体中,语文教师是一道内秀的风景线。很有幸成为了这个诗意集体中的一员。一直认为做教师,唯情怀和业务不可辜负,而两者都源于读书。

我的读书之路行进的缓慢,随着年龄增长,见识略增,才渐有一点点收获:

1.研读语文专业书籍:这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一直保持阅读专业书并做重点摘录的习惯。几年来,利用边角余料时间,共阅读了三十七本语文专业书籍。这些专业书籍让我渐渐触摸到语文广博的内在,也让我和语文更融洽地链接。教好课必须要站在科目的最前沿,了解最新动态信息,连续十年订阅《语文教学通讯》,每期必定用心阅读,誊写重要课例,看好语文教学的风向标。同时,授课中积极实践,及时撰写论文或课例参赛,这些都是阅读专业书籍带给我的。

2.阅读其他类书籍:这是让思想更开阔,眼界更高远,心灵更宁静的有效途径。每月都有一个小小的书单,涵盖了专业、文学、心理鸡汤等多方面。现当代作家的系列如霍达、余华、路遥、张爱玲、杨绛等人的作品集。外国名著《岛上书店》《瓦尔登湖》《百年孤独》等,人物传记《苏东坡传》《仓央嘉措》《纳兰容若》,名家散文如王开岭、余秋雨、迟子建的作品,近年来最受欢迎的作品《北鸢》《望春风》《如果大雪封门》,心理修灵书籍,家庭教育书籍……只要感兴趣的都会阅读,让养分吸收的更充足均衡一些。

3.阅读心理学书籍。这是为自己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做精神指导。源于担任班主任,必须掌握心理学知识,2015年经过系统学习心理学教材内容,通过论文答辩,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并将所学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化解了许多困惑的问题,也让自己的心理成熟度增强。心理学是我最惊喜的收获。


读书是吸收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将读书习惯和精神辐射到孩子身上,要将所读书的精髓融进自己的课堂和教育中。这种信息在我读书时不知不觉传递给我的伙伴、我的学生和我的家长。

1.有好书第一时间和朋友们分享。近几年,身边的朋友越来越爱买书、读书了。读完后我们还要交流,达成共识的推荐给孩子们读一读。这样的氛围很享受,一群爱读书的人在一起是幸福的。

2.我会带着学生读书。每年暑假、寒假班里都会开展“悦读季”活动,持续时间与假期一致,读书内容为我推荐的书和孩子自选的书相结合,写读书笔记,定期展示交流。长时间的坚持,读书成为很多孩子每天的习惯。随着年级渐高,他们的收获更加深刻:

“老师所布置的七本书这让我感受很深。我领略了《目送》的一份温情,领略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叛逆转变,更重要的是我跟着余秋雨的文字,敬仰欣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文化苦旅》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了。”——沈栩熠

“还有一直持续名著阅读,使我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与故事的主人公一起,变得更加充实。”——孙子凯

“暑假里我认真读书,让我收获最多是《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心中有一些情愫在荡漾。”——皇甫玉函

“假期读书,本本是经典,读完后,顿觉心灵更加广阔,气质提升。——房惠初

3.我会推荐好的文章和书目给家长。着重于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成长方面,带动我的后援队为共同奋斗目标找到契合点。

孩子们在我的引领下,大量阅读,遨游在书的海洋,这一级孩子先后有三人被评为市区“读书明星”,两个家庭被评为市区“书香家庭”。

毛姆说:“阅读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开生命中所有的灾难。”是的,那将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我一直努力的让自己保有好奇心和进取心,持续读书、尽力带动朋友读书、学生读书、家长读书,用自己小小的举动收获些许的效果。

此刻,读书,我还在路上……


  磨炼基本功

2018年上半年,我遇到了比较大的一个挑战就是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近年来教师基本功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囊括了教师文本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普通话、板书设计、理论知识运用,审美能力等,综合性越来越强。一月份,按照2017年的大赛要求参加了学校教师基本功比赛,通过讲授《记承天寺夜游》一课,获得了学校特等奖。四月份,参加博山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得一等奖,同时取得参加淄博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参赛资格。2018年淄博市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提升了难度,选手必须准备好三个课题的教学设计以及三堂课对应的板书设计,现场抽签决定比赛内容。20分钟演课,演课过程中将板书写出。5分钟专家提问答辩。

四月底开始了我的磨炼之路。确定好课题后,我利用课余时间研读文本出课、设计板书,这是一个最重要也是最需要意志力的过程,经常备课到深夜,三个教学设计,不断推翻,不断修改,都在五稿以上。依据教学设计而来的板书设计也在不断地调整中。五月中旬后,开始尝试按照比赛要求演课写板书,录音、录像反复听、反复看,继续进行调整。最后一个月,利用一切时间在教室中反复练习,周六周日也到校练习。那段日子,基本功练习成了惟一。回顾时,300多张文本资料和设计手稿,近200张板书设计照片,许多个版本的课件,见证了参赛的整个过程。

这段苦练基本功的日子,让我意识到了基本功是一个教师业务能力的多方面展现,是立身之本。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倒逼自己学习、探究,掌握更多更好的技能。我享受这个过程中带来的成长。最终获得淄博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班主任“微思考”

班主任,是一份“动心”的活,想要做好是需要付出很多心力的。

总结四句话:

1.班级文化和班级精神内涵是统领。

2.班级活动是凝聚班级力量的必要途径。

3.借力家长,相互扶持,一路同行。

4.坚持、自律是学生实现价值的精神动力。

2015年担任博山六中2015级2班班主任,以“阳光小葵”命名班级,确定“微笑· 阳光”的班级精神,建立健全完善家校沟通制度,借力家委会,参与监督班级管理,携手共进,三年来,我们有班徽,班报模板,班级精神内涵从初一的“微笑·阳光”到初二的“青春无畏,逐梦扬威”再到初三的“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发展的脉络和层次异常清晰,这是孩子们自己延伸添加的,他们都谨记着自己是二班的代言人。同时,我于2017年8月1日开通班级微信公众号——“倾听小葵声”,全方位展现班级建设、学生成长、学生作品、自己的文章。一季成长,一季收获,用自己的坚持和自律,引领学生前行。一年多来,坚持每天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2至3个小时,写作、编辑学生作品、做专刊……至今“倾听小葵声”坚持日更,已经推送400期,其中孩子们的文章如“磨笔之作”系列65季,“笔端融情”系列14季,班级动态、纪实20季,如《谁的青春不迷茫》《遇见青春那样美》《定格校园生活》《二班故事——运动会》《青春无畏·逐梦扬威》《“阳光小葵”十四岁青春礼系列》《坚持的力量》《六月——圆梦》《九月,我们踏上初四征程》,“书香家庭”“新时代好少年”3季。做优秀家长方法5季,自己的读书笔记8季,游记7季,其余270余季均为自己散文与随笔点滴记录。受到了家长和社会同仁的广泛关注。我与学生、家长一起努力,“阳光小葵”以崭新的面貌踏上了初四的征程。


“师德”在我心

我盯着“教师”二字久久不放,极力想要盯出精髓,咂出味道,恍惚间也不敢确信,自己竟在这个行业里工作了十九年。

接到关于师德的演讲通知,我思考良久,想要试试,竟发现身处这个行业,每日所做极其琐碎、平凡,都在自身应做范围之内,做好了,做对了就让自身心安,“德”的高度是万不能高攀的,于是决然放弃。我谨守着“师”字,修炼着“德”字,在我的教师之路上瑀瑀而行。

我总认为我是幸运的。

从小到大的求学之路,遇到良师、恩师众多。小学班主任吕老师,我已多年未见,但她当时夸赞我拼音“o”读得好的场景,成为了我认识自我的开端,难以磨灭。初中班主任赵老师,严肃的理科男,对我要求极为严格,直到现在,满满的感谢。高中班主任李涛老师,现在的孩子都称他为“涛哥”“涛爸爸”,儒雅、细心、严肃。炎热夏天,晚自习,他悄悄来,一把大茶壶,慢慢踱着步子,静静地为我们逐一倒满绿豆汤,凉凉的绿豆汤是早早熬好的,等凉的,每晚,都有,它成了我们眼中最有爱的风景,心中最充盈的动力。大学班主任李兴老师,暖暖的,总是笑眯眯的,家里的饭菜曾经喂饱了我们这群贪吃又调皮的青年人。

众恩师用行动教会我,教育孩子要赞赏、严格、关心、有爱……我想,这些应该就是“德”吧!

走进师范,脑中印下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走出师范,脑中收获一句话“教师是良心的买卖。”从此,开始追学、立身、练良心。

十九年,如同北方极短的春天,还未细赏,就隐身而退。已然感觉自己由青涩到微甜,这一定是时间赐予的印记。“语文教师”,“班主任”,平凡的称呼,平凡的岗位,却是教师职业的牢牢根基,有幸我一直在第一线,与一茬一茬的孩子度过他们人生中最有份量的四年。一直努力保持生长状态,跟上孩子的脚步,与其“共生长”。看班、上课、教案、作业、谈心、家访、活动……把我的每个四年轮回填得满满的。我那一拨拨的孩子也一次次离开我,继续追寻自身的价值。在与他们共生长的那些日子里,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如今,我又与一群优秀的孩子共生长了,二十多岁的年龄距离竟然毫无违和感。感谢缘分,在他们的天地里,我又有了一种母爱的仁慈,我想也许在几年后,会有孩子在某个场合或某篇日记或某个瞬间,偶尔地想起我,那于我就是一件幸事了。

我相信精神的传承,我从自己的恩师身上学到的品质,会不由自主地传给我的学生,有可能还会继续。

我感谢自己的幸运,让我遇恩师,做教师,做语文教师,做班主任,在共生长中投入自己,触摸心灵的本质。

我想,做“师”必有“德”,“德”在琐碎的坚守中,“德”在平凡的磨砺中,“德”在良心的原生态中。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德”。

做教师的人,是“成全”孩子的人,是“造福”孩子的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